【明報專訊】市建局和發展局啟動的新重建保育策略,提倡「由下而上」,但並非所有業主受落。屹立九龍城近50年的樂口福酒家,門外大石柱上掛着「侯王道一至三號」的門牌,是區內僅存獲政府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唐樓。經歷本港工業北移內地、城寨拆卸、街坊熟客「走完一個又一個」,業主李忠文慨嘆,九龍城現來更新已太遲,「區內業權散收收,一些樓新一些樓舊,又不重視保育,整個社區已毫無規劃」。
老牌酒樓照顧老伙計
李忠文在九龍城區打滾30多年,年輕時找不到工作,被伯父「邀請」到酒樓打工,後來接掌全盤生意,轉眼已年過60,「當年九龍城最多潮州人,阿伯說開間酒樓等大家可以多聚頭,沒想到,一做就這麼久」。他說,80年代是酒樓的黃金時期,客人全部需要訂位,午市時段也會「爆棚」,「那時工業區多富商,入來吃東西簽單就可以,月尾才找數」。自從工業北移,九龍城的繁華景象亦不復再。
其後,啟德機場遷走、政府宣布發展郵輪碼頭,李忠文說,區內在90年代已逐漸變遷,只是自己「初時未察覺」,「我們3號鋪位買回來只需20萬,另一邊的1號鋪10年前買的時候已經要300萬,當時地產商應該看準機場搬走,會有發展機會」。
區內有不少舊樓當時亦因地價「升少少」而被收購,數年前興建又新又高的樓盤,但有不少唐樓可能因業主不肯出售,至今變成殘破不堪。他說,局方早年沒規劃重建舊區,令社區無美感可言,街道氛圍不能保留,政府現在「出手」已經太遲。
舖位屬三級歷史建築
他表示暫時沒賣地,因為對啟德發展抱觀望態度,料地價有升值潛力,亦對酒樓有情意結,「好多老伙計,也有很多熟客,賣了舖生活也無寄託」,「間舖有懷舊感覺,很多人離開了九龍城也會回來吃東西」。他表示,若地皮的收購價超出想像,不排除准許拆卸這幢三級歷史建築,「有歷史價值但政府不重視,那有什麼辦法?說要做保育,又沒有很大誘因,若塊地有人付1億,很難不賣」。
明報記者 鄭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