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經濟增長 加速放緩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31日 05:59
2011年10月31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中國發表新一輪的內地經濟數據。從好的方面看,經濟增長勢頭直到9月仍然保持得不錯,但從壞的一面看,有愈來愈明顯的迹象顯示,未來幾個月經濟增長會有較大幅度的放緩。

出口和投資這兩個增長引擎在今年第四季進一步減速,看來已成定局,這可能會令內地第四季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下降到8%至8.5%。然而,抵消這種放緩的寬鬆貨幣政策仍然會有限。(貨幣政策不是特別緊,通貨膨脹率下降主要是由於基數大了。)

出口投資 末季減速已成定局

預料內地的政策將會稍微轉軚,改為扶持經濟增長。但我們認為,政府還會多等一會才出招,因為其手上的彈藥有限,需要有效運用。官方媒體報道溫家寶總理前一個周末訪問廣西,是政策保持穩定的最新信號──他當時強調,通脹和居住問題是政府最關注的事,比就業問題更甚。未來調控政策基調變化的一個可能時機,是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通常是在12月初舉行。

內地第三季的GDP增長數據有些混亂。這是一個好例子,解釋了為什麼許多經濟觀察家喜歡追蹤一些較容易理解的指標,例如用電量或鋼鐵產量等。

內地的實質GDP按年增長,由第一季的9.7%,逐步放緩至第二季的9.5%,以及第三季的9.1%。但同是官方公布的第三季實質GDP按季增長率卻有9.5%,雖然低於第二季的10%,但卻比第一季的8.2%高得多,有點令人難以置信。據我們的估計,第三季的實質GDP按季增長率大約是8.5%(年率化)。

還有,官方公布的第三季名義GDP增長率高達18.1%,亦比第二季的17.8%要高,這基本上是因為通脹上升。

官方公布今年第三季的GDP數據時,亦同時對以往的數據作出另一輪修訂。去年第一季至第三季,以及今年第一季至第二季的實質和名義GDP都有些微上調。這些修訂不會明顯改變官方公布的增長軌迹,但就消除了GDP數據中的一個明顯異常迹象。

在修訂之前,第二季的GDP平減物價指數是7.7%,但第三季卻高達10.3%,這可能意味着通脹率急升。但在修訂之後,第二季的GDP平減物價指數是7.6%,第三季是8.3%,並不怎樣令人吃驚。

從其他數據看來,很明顯,第三季的經濟增長並未有大幅下跌;但同樣明顯的是,第四季的經濟增長將會進一步放緩。

工業生產至今仍保持活躍,儘管有頗多傳聞指小企業艱苦掙扎。事實上,9月份的工業附加值增長達13.8%,比8月份的13.5%還要高。第三季的工業附加值平均增長,基本上亦和第二季持平。一些實質指標也顯示出加速。例如,水泥產量在9月份增長了12%,高於8月份的9%。鋼鐵需求量也在9月份增長了15%,遠高於8月份的9%。

消費看來仍然火熱:針對城鎮居民家庭消費的調查顯示,他們的實質消費增長,由第二季的6.2%,上升至第三季的8.5%。其中一個原因,是乘用車銷量的增長,由第二季的3%,上升至第三季的8%。

但是,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今年以來已顯著放緩。在未來幾個月,重工業的活動還有可能再放緩。今年第三季的固定資產投資實質增長為16%,比今年第二季的18%以及去年第二季的21%都要低。這個放緩幅度,大約與2007年至2008年同期相若。當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實質增長,由2007年第二季的23%,放緩至2008年第三季的16%。

這一波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緩,基本上是因為政府推動的基建計劃減速──過去幾個月,電力、鐵路和高速公路方面的固定資產投資,不是減少了,就是增長很微。

整體的固定資產投資仍然有相當的增長,是因為房地產投資仍然保持強勁。但長遠來說,這亦會有變。全國的住房銷售額按年增長由8月份的13.5%,下跌至9月份的9.5%。以去年第四季的高基數來看,今年第四季很可能會出現負增長。住宅樓宇銷售放緩,加上今年9月的落成量按年大升41%,比7月至8月的按年上升20%還要高得多,地產發展商將面臨更大的清貨壓力。

地產商面臨清貨壓力

地產發展商亦在縮減新項目開工建設,9月份的建築工程僅僅增長9%,之前幾個月的增長高達30%以上。此外,土地銷售在9月份亦繼續下跌,令第三季的整體土地銷售額按年下跌12%,第二季還有11%的增長。

內地的決策者可能會容忍房地產市場持續幾個月出現難看的數據,以令樓價下調(他們已經試圖這樣做很久)。但考慮到地方政府的財政一直相當倚賴房地產市場,他們不會無限期這樣做。

另一方面,出口增長亦明顯放緩──整個夏天,全球貿易額基本上都只是持平。特別是歐洲方面的需求轉弱。內地海關機構預測,內地的出口增長將會由第三季的21%,大幅放緩至第四季的7%。我們追蹤的領先指標亦同樣顯示,第四季的出口增長會放緩。

因此,我估計,到了2012年初,內地可能會有選擇性地推出一些寬鬆措施。儘管如此,我仍然認為,中國若推行新一輪的大規模信貸寬鬆,將是非常不智。內地政府的顧問看來亦立場一致地認為,必須避免重蹈2008年的龐大刺激經濟計劃的覆轍(造成信貸過分寬鬆,引發樓價大升和高通脹)。

明年首季或未能保八

當然,有些扶助經濟增長的政策已如箭在弦。例如增建公共房屋,應可確保商品房市場調整對建造業的衝擊有限。但明年第一季的整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看來仍有可能低於8%的神奇數字。

不過,這對內地來說,並不是什麼災難,雖然中國的普遍假設──若經濟增長達不到8%,就業市場將面臨崩潰,其實並沒有根據支持。然而,對於一個長期習慣了輕易達到兩位數字經濟增長率的政府來說,這仍然是一大挑戰。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 研究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