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股短炒無妨 長線須謹慎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31日 05:59
2011年10月31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過去一周受3大利好消息所推動(歐債達成協議、溫總表態會適時微調政策、及美國GDP增長理想),上周大升1994點。恒指重上20000點,由10月4日的低位,已急彈近4000點。但本報記者訪問專家,多認為歐債問題尚未解決,上周公布的協議只是「治標不治本」,雖然短線港股尚有上升空間,但再升之後,反而是機會趁高減持。

本周尚有多項事件值得密切注意。本周二及三,聯儲局舉行兩天議息會議(見表),即在香港時間本周四凌晨,會公布議息聲明。早前聯儲局副主席耶倫(Janet Yellen)表示,美國可能需要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有聯儲局官員亦建議買入按揭證券,令市場關注本周的議息聲明,會否暗示將會推出刺激方案。

不過,最近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理想,上周四公布、反映通脹的第3季核心個人消費開支物價指數,雖然增幅稍為回落,至2.1%(圖1),但仍然高於聯儲局指標上限2%,亦遠高於去年底推出QE2時的水平,估計短期內聯儲局落實推QE3的機會不大。

歐央行減息仍存變數

另外,本周四歐央行新行長德拉吉將首度主持議息會議,市場預期歐央行會減息0.25厘。這或可以令在衰退邊緣掙扎的歐洲企業紓一口氣。但9月歐元區通脹率仍高達3%,布蘭特期油近日維持每桶110美元,歐央行是否真的減息,仍存變數。

本周五,20國領袖將會雲集法國康城舉行峰會,歐債問題繼續是焦點。上周環球股市大升,其中一個推動力是盛傳中國將會出手,注資千億歐元到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的特別投資公司(SPIV)。但事件牽涉中國與歐洲之間的利益交換談判,峰會之前可能仍會有不少傳聞出現。

EFSF需國外注資打救

瑞信上周的報告便指出,EFSF能否成功,很視乎歐洲以外國家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是否會注資。否則,歐洲幾個AAA評級的國家,本身也自身難保,根本難以贏得市場信心。意大利10年期國債的孳息,在公布協議後稍為回落之後,但上周五又重返6厘水平(圖2),反映市場信心仍脆弱。

雖然前景不明朗,但經過8、9月的拋售之後,中港基金現金水平偏高,加上年結臨近,為求表現,基金經理繼續追貨的機會頗高。若看短線,港股再升的空間存在,有調整可以買入。但踏入明年之後的市况,風險仍不小,投資者要多加留意。

明報記者 龍彩霞、崔競文、謝偉龍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