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人日忙夜忙食無定時,不少人都可能胃痛。不過,若胃痛導致「標冷汗」、心口痛,未必是胃部出問題,可能是心臟病先兆。有心臟科醫生說,心臟病發的病徵包括心絞痛和持續胸口痛,部分病人可能混淆心臟和胃部痛楚位置,延誤求診而死亡。
聖保祿醫院心臟中心主管心臟專科謝德新醫生表示,今年8月一名48歲男病人感到劇烈「胃痛」,痛到入心,到聖保祿醫院求醫照胃鏡後,並無發現問題。因該病人曾在今年2月,因心絞痛到聖保祿接受「通波仔」手術,醫生懷疑他是心臟病發,於是為他進行心導管及血管內超聲波檢查,證實右冠心血管裂開,患上罕見的「冠狀動脈內壁分離」個案(即心血管撕裂),幸能及時求診保命。
病人混淆心痛胃痛
謝德新說,曾有病人將心臟病發當成胃痛延誤求診,不幸猝死於普通診所門外,「(感到)劇烈胃痛不要隔日才看醫生,應立即往就近醫院求診,萬一是心臟病發,支援亦會較充足」。
上述48歲男病人出現的冠狀動脈內壁分離,是極罕見的心臟病,約有0.2%因穩定性心絞痛或出現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的人,在接受冠狀動脈血管造影檢查後,被發現為冠狀動脈內壁分離。
該症主因是血管最內層裂開,令血液流入血管中層,繼而令血管內壁收窄、血流減少,導至心肌梗塞甚至猝死,死亡率高達四成。傳統服用融血藥的心臟病治療方法卻可能令撕裂位置出血增加更加危險,最佳做法是即時施手術。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