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陳小姐目標正確及可行,現時所需要做的,是理順資產分配和投資組合這兩方面。因未來兩年內正統投資受經濟下滑和金融系統動盪影響,可選擇的投資工具不多,宜先作目標儲蓄,待2012年底後才加強風險投資,現按其所提供財務狀况建議如下:
買現金回贈危疾保 強迫儲蓄
1. 安排一份有現金回贈的危疾保障,以現時年齡計算,保費合理兼可當強迫儲蓄。至於醫療保障,如僱主已有提供,可省下至年紀較大時才考慮。
2. 若有數個強積金戶口,應先綜合為一個保留帳戶,轉為防守性較高的港元貨幣基金,待市况穩定後,才轉買股票或混合型基金。現時僱主的強積金戶口,看能否改為買入亞洲股票或債券基金。
現金一半人幣活期 一半短期儲蓄保
3. 手持的18萬元港股,盡量把50%投入藍籌股,餘下50%可分別投入ETF(不超過25%)和中小型股(不超過25%),不建議選擇投資牛熊證、期權或期指等投資工具。
4. 手頭上的25萬元現金(外幣加港元),若不打算在短時間內拿用,一半可放在人民幣活期帳戶內,另一半可利用短期利息保證儲蓄保險,提供低風險但尚算是合理的回報,勝過乾放在銀行港元活期或定期帳戶內。港元現金的積聚和目標儲蓄基金有關連,儲蓄額愈大,每月積存現金會較少,宜留意。
5. 人幣債券除官方債外,其他均不宜沾手。
成立基金 每月儲1萬複息滾存
6. 成立目標儲蓄基金,每月儲起1萬元,以15年計,不計利息也有180萬元,到時可用作購買物業首期、裝修、進修及旅遊等。若以複息5厘計算,15年後可得約250萬元。如每月儲起1.5萬元,以15年計,不計利息有270萬元,若以複息5厘計算,15年後可得約370萬元。再雄心一點,如每月能儲起2萬元,以15年計,不計利息有360萬元,若以複息5厘計算,15年後便可得約500萬元。這些推算並沒有計入顧問費及花紅獎賞等,只是簡單地說明了財富是積聚出來的,不是靠運氣或投機。年期的長短,也支配了結果。
這些建議,是你的財務目標基石,宜每年檢討。最後,要明白欲速不達的道理,只要有好的基石,願望便可漸成真,不要忘記兩年後的變化,因為婚姻會改變一切,由你決定結婚那一刻開始,已不再是你個人的事,是你整個未來家庭(包括兩名子女)的事。
吳偉鈿
雋達理財策略分行主管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諮詢。
地址: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pslau@mingpao.com或kmchui@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