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紅酒協會會長張耀成表示,由於他經常要出外公幹,往往要兌換大量外幣,公幹完返港後,這些外幣暫無用武之地,便得以繼續留於銀包內。受訪當日,張耀成隨便地從銀包拿出4種外幣,分別是人民幣、新台幣、新加坡元及歐元,並大談「四個外幣的故事」。
提起人民幣,張耀成印象最深的,是該幣的最大面值只有100元,他每次回內地公幹最少都會兌換二、三千元人民幣,換言之,即是二、三十張100元人民幣,面對這一大疊人民幣,他的銀包自然難以完全容下,要分散一些放在口袋及行李中。
台幣人幣外表似易混淆
說到新台幣,張耀成笑言,他不只一次將100元新台幣跟100元人民幣搞混。他表示,兩張紙幣均是紅色,大小差不多,表面皆印有人像(前者是孫中山,後者是毛澤東),確實易令人產生混亂,情况就好像香港新50元紙幣及舊10元紙幣一樣(兩者均為綠色)。
至於新加坡元,張耀成指出,因為美元貶值的關係,令坡元兌港元的匯率近年累升不少,近日更漲見6算。回想10年前,坡元的匯率也只不過是4算。不過說到消費貴,坡元拍馬也追不上歐元,張耀成表示,他曾經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咖啡店喝咖啡,最低消費竟要9歐元,即約100港元,貴得令人咋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