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兩大齊稱醫生短缺嚴峻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26日 05:59
2011年10月26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公立醫院醫生人手不足,醫管局申請醫委會免試引進海外醫生,被醫療界組成的「聯席香港醫療水平關注組」反對,亦有醫療界擔心兩間大學醫學院未能應付更多學生。中大、港大兩間醫學院齊指醫生人手不足情况嚴峻,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支持引入海外醫生紓緩醫護壓力,港大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則稱,已出現沒有足夠醫生參與複雜手術累積經驗的情况,支持政府大幅增加醫科生名額,否則會影響整體醫療水平。

霍泰輝支持引入海外醫生

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早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如醫委會不通過海外醫生申請有限度註冊,他會請求政府和立法會,把審批醫生執業的權力收歸衛生署,有關言論遭醫學界炮轟。「聯席香港醫療水平關注組」批評胡定旭藐視醫委會權力,是有違《基本法》第142條賦予港人專業自主的權利,是罔顧法紀。關注組今日舉行記者會,並會對胡定旭提出無約束力的不信任動議。

梁家騮:兩大或難應付大增醫科額

施政報告宣布增加醫科生名額,由現時收生320人增至420人,有醫療界人士質疑增加學額難以應付問題,又擔心兩大醫學院未必能夠應付。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梁家騮就質疑,醫學院的師資人手無法應付大幅增加的醫科生,他亦擔心不夠外科手術宗數分派給醫科生作培訓之用,笑言「醫科生可能要到新畿內亞或內地,接受外科訓練」。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昨日出席公開活動時表示,現時公立醫院醫生人手不足,雖然當局已增加本地醫科生的學額,但培訓一名專科醫生要13年,難以單靠培訓解決問題,因此,引入海外醫生短期有助紓緩壓力。霍表示,有關「海外醫生免考試可以執業」的講法有誤解,因這批醫生來港後屬有限度註冊,只可在大學、醫管局及衛生署工作,不能私人執業,因此不存在不公平問題。

盧寵茂:增醫科額是撥亂反正

港大外科學系系主任盧寵茂教授接受本報訪問時承認指出,醫學院為應付更多學生,有需要增加資源。他說,醫療發展一日千里,病人對醫療服務要求提高,加上醫生工會要求改善醫生工時,醫管局訂下醫生每周工作65小時,故需增加醫生人手才能配合服務需求。過去政府大幅削減醫科生名額引致醫生不夠,現時增加醫科生名額是撥亂反正。盧寵茂說醫生不夠情况已到了水深火熱,他有一半複雜的外科手術,只得他自己操刀,沒有或只有一個受訓醫生從旁協助。由於要執行每周65小時工時規定,年輕醫生夠鐘便放工,周六、日他們要放假,否則違反法庭判決,醫院也沒有多餘時間給他們補假,慨嘆白白浪費很多本來很值得給年輕醫生培訓學習的機會。他最擔心醫生缺乏處理大手術經驗,10年後醫療水平會下降。他直言,現時並不是沒有手術個案供醫生培訓,而是不夠醫生參與,直言「醫科生要到新畿內亞受訓」只是危言聳聽。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