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首名華人山頂建屋 打破殖民種族政策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25日 05:59
2011年10月25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昨就宣布何東花園為法定古蹟決定諮詢古物諮詢委員會,獲委員一致同意列為法定古蹟。多名委員發言強調,何東花園及大宅是一個整體,不應只保留其中一部分,但認同網球場及停車場範圍可作有限度發展。

殖民初期禁非歐籍山頂建屋

身兼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的李浩然,為何東花園進行文物價值研究報告。報告指出,20世紀初的殖民地政府在山頂區設保育條例,非歐籍人士不准在山頂區建屋和居住,但何東從洋人手中買入地皮,於1926年成功爭取破例建成何東花園,成為華人突破殖民地時代初期種族政策的象徵。

中式亭 西式主樓外貌

大宅主要是何東夫人張蓮覺居住,由於張蓮覺是虔誠佛教徒,因此花園處處設有中式亭,屬中國文藝復興建築。但據悉何東當年亦向殖民地政府讓步,大宅主樓外貌採西方建築風格,配合山頂氛圍,使整體建築糅合中西建築特色。之後何東花園曾多次改建,日戰時亦曾受到破壞,但無影響其建築美學特色。

李浩然昨表示,花園與大宅關係不可分割,如拆卸大宅,只保留花園,會大大影響大宅景觀及完整度。他又說,除了建築物本身,何東花園亦具有人文價值,若拆去大宅,會將過去人物使用建築物的意義一併消滅。

他說﹕「非物質遺產很脆弱,要靠其他物質去支持,否則很快會消失。」他認為,何東花園網球場及停車場範圍可作有限度發展,例如建四五層高的物業,相信不會影響大宅的外貌。

過去政府有用公帑保育古蹟先例,近百年歷史的中西區何甘棠家族府第「甘棠第」,業主教會於2002年曾考慮拆卸,政府即介入談判,2004年以5300萬元向教會收購「甘棠第」,另用9100萬元翻新成孫中山紀念館,2006年啟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