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保監會前日公布,對保險公司發行次級債管理辦法進行修訂,新規收緊了保險公司的發債條件,要求險商募集次級債規模上限,從過去不得超過上年底淨資產100%,減半至不得超過50%,令險商未來靠發債集資的額度大削。新規影響下,四大國企保險股昨日全面捱沽,當中又以次級債佔淨資產比例最高的財險(2328)沽壓最嚴重,全日跌一成。
財險昨天跌10.2%至9.68元,中壽(2628)亦挫6.7%,收報17.6元,太保(2601)及平保(2318)則分別跌5.1%及3.2%。
新例對財險影響最大
保監會今次重新修訂2004年實行的保險公司次級債管理辦法,主要為降低保險公司不能償還次級債的風險,規範部分險商過度依賴次級債來融資的問題。新辦法之下,除了將次級債發行額度上限從不超過上年度淨資產100%大幅下調至50%外,還增加必須「開業超過3年」的條件,計入附屬資本的次級債金額亦不可超過淨資產的50%,且明確規定險商母公司不得代發次級債。
按現時四大內險股的已發債規模而言,新例對財險影響最大。財險今年申請發行50億元(人民幣•下同)次級債,連同其年報披露去年底未償還的141.57億元舊債,財險次級債規模將超過190億元,但其去年淨資產才248億元,換句話說,其次級債佔淨資產比例將達到77%以上,已超出新例上限,且不可透過母公司人保集團代為發債,令財險未來的融資難度大增。
平保:新政對公司影響有限
平保發言人盛瑞生對本報表示,新政對公司影響有限,因為公司現時次級債佔淨資產比例未到50%水平,平保今年9月獲保監會批准募集40億元的次級債;至於數日前獲通過發行300億元次級債的中壽,公司董事會秘書局秘書長藍宇曦回覆本報稱,該300億元次級債的發行不受新政影響,又認為發債只是公司其中一種融資渠道,新例只是為規範好保險業,而非扼殺。
交銀國際保險業分析師李文兵則指出,早於年初保監會已就修訂方案公開徵求意見,削一半額度也早已言明,故行內其實早就有所準備,影響有限,相信市場波動只會是短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