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第3季國內經濟生產總值(GDP),市場預期在調控及外圍環境轉差背景下,按年增幅勢將較第2季的9.5%進一步放緩至9.3%。分析認為,未來數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已成為趨勢,但總體應能實現軟着陸,因為GDP對出口的依賴已減輕,即使全球再陷入衰退,衝擊亦小於過去,投資和消費仍足以帶動8%至9%的增速。
海關上周公布的9月外貿數據,出口按年增長17.1%,較8月大幅回落7.4個百分點,顯示出口呈現進一步下降趨勢。一度是中國經濟晴雨表的廣交會昔日光芒不再,今屆會展現場展位縮水、人流銳減,參展商坦言,今年底訂單暫時還過得去,但明年出口市場將淡靜許多。
廣交會參展商:明年出口不樂觀
一位首次參展的化工原料供應商,青島晨峰投資副總經理沈家正向記者透露,公司規模小,達不到廣交會入場門檻,過往都未能參展,但今年花費4萬元通過地下渠道就能購買展位參展,希望盡可能接觸到一些新客戶。他認同明年出口形勢不太樂觀,所以並不期待能在廣交會上接到新單,主要是來觀察一下行業形勢和價格走向。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發表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幾乎為零,這與2007至2008年間淨出口佔GDP(11.9%)3至4個百分點的情况很不同,意味着新一輪全球衰退對中國的衝擊較上次會輕微。他指出,2009年以來,內需(包括消費和投資)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達110%,遠高於金融海嘯前85%左右的3年平均水平,這使淨出口在過去3年內佔GDP比例開始下滑,甚至成拖累經濟增長的因素。
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認為,未來數月出口會繼續放緩,今年出口全年增幅或只有10%,但目前外部需求對中國的影響已愈來愈小。「今年全年GDP增幅約9.2%,出口佔整體增幅比例約佔負0.1%,也就是拖後腿;明年GDP增幅預計8.4%,出口比例會降至負0.6%。」
他坦言,「十二五」期間(指2011至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會由現在的9%降至8%,但「增長放緩不是壞事,關鍵是避免大波動」。
明報記者 鄧亮、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