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廣交會人流大減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16日 15:59
2011年10月16日 1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俗稱「廣交會」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歷來為中國貿易的風向標,然而記者昨天在展會現場看到,首日人頭鑽動的景象不再,氣氛較往年大為冷清,買家觀望情緒濃厚。有參展商直說,採購商好像在「逛超市」,交易會更可稱是「大集市」。

歐美採購商大減

廣交會作為中國歷史最久的官方貿易平台,昨天展會現場人流疏落,採購商「逛街」之說並不為過。有多位參展商皆稱,今屆前來廣交會的國外採購商大幅減少,且尤以歐美為甚。寧波鑫泰塑料電器有限公司的王總更說,昨天「沒見什麽歐美客來他的展位」,即使過往已落實訂單也循例露面的老客戶,今年也沒出現。

南亞南美非洲買家壓價

取而代之的則是不少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埃及、南美非洲等新興國家的生面孔,但廠商對新客群非常審慎。來自浙江的慈溪市周巷奧盛五金配件廠經理吳堅說,過去做歐美訂單要萬分小心,質量上稍微有點瑕疵就被要求退貨,可好處是一旦在客戶心中樹立信譽,通常多年的訂單就會有保證。相比之下,新興市場買家則非價廉不可,而且每逢交易會都會尋找提供更多折扣的廠商,致使行業利潤愈戰愈薄。「再要我降價,我就真的不要做了。」

來自馬來西亞的採購商信大行貿易有限公司的鄔謹發說,自己今天下午到場時間已晚,想進去看一下,要是沒什麽特別的,再多待一天就回國。還有中東買家稱,自己對什麽都感興趣。上述參展商吳堅聽後就評論說,新興市場的買家目標多不明確,廣交會的含金量在下降。他認為廣交會不夠專業,產品種類繁多更像是大集市。

當然也並非所有廠商都只是消極等待,也有一些想出奇招來吸引客人。例如總部位於浙江諸暨的銅管製造商海亮集團,正逐步將浙江、上海的工廠轉移至越南。銷售經理介紹,一來越南不在美國反傾銷的名單內,可為客戶節省1.3%的稅率,二來越南的人工成本也較內地沿海地區低,此舉可謂一舉兩得。

明報記者李萌廣州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