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緩解民間借貸風險,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本周三主持常務會議時確定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的金融財稅政策。不過,對於新措施只是「舊調重提」,繼續要求銀行加大向小微企業的「放水」力度,外界未感太大驚喜之餘,也憂慮銀行倘對風險較高的小微企業加碼投放信貸,或導致日後銀行須獨力承擔壞帳趨升的風險。
內銀:一直進行 沒新指令
對於中央再推小微企業信貸傾斜政策,一名大型國有銀行風險管理部高層向本報記者坦言,政策未見新意,「這都是銀行一直在做的事情,目前沒有收到當局新指令。」被問到會否擔心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會令信貸風險上升,他表示:「銀行也是按照原來的標準去審批貸款申請,我們本身網點多,對小微企業的情况了解,會根據他們實質業務背景及資金需求去決定是否借錢,風險可控。」
有美資大行銀行業分析師認為,銀行尤其是國有大行,表面上會響應政府的號召,惟私底下貸款結構不可能發生太大變化,依然會將大部分的信貸資源投放予國企及大客戶。但他不排除,有部分小型銀行為完成「任務」,或在開發新的小微企業客戶過程中,向一些財政狀况較差的客戶投放貸款。
市場關注,假如銀行聽從中央向小微企業給力「泵水」,一旦資產質量急劇惡化時,銀行難免首當其衝。瑞信日前發表報告指出,經濟下行時,房地產及製造業貸款是銀行資產質素惡化的兩大壓力來源,連同地方政府及中小企貸款,約佔銀行整體貸款一半左右,惟對潛在不良貸款的「貢獻度」,估計逾五分之四。瑞信將未來2至3年內銀不良貸款率的預測水平,由4.5%至5%,上調到8%至12%,並指出,不良貸款率升至5%便會抵消銀行利潤,預計要待2015年內銀才有望恢復盈利。
至於國家會否出手拯救銀行,巴克萊資本中國銀行業研究主管顏湄之認為,「那是很後續的事情了,要看情况有多嚴重。」
明報記者 劉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