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研建海水化淡廠 成本貴東江水七成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13日 21:59
2011年10月13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為免本港過分依賴價格日益高漲的東江水,政府建議在將軍澳興建海水化淡廠,最快8年後投產,首階段生產食水量約佔全港耗水量的5%,與東江水目前的價格比較,海水化淡的成本仍較東江水高七成。水質事務諮詢委員會主席何建宗表示,廣東省人口不斷增長,預料對東江水需求有增無減,即使海水化淡成本較東江水高,港人亦應盡環保責任,開拓新水源,以減少對東江水的需求。

拓新水源 減對東江水需求

施政報告透露,政府正與粵方商討新一輪東江水供水協議,確保直至2014年,東江水會繼續以可靠及具彈性的方式輸港。特首指出,香港作為珠三角經濟區的一員,有責任探索其他水源去滿足需求。政府一直留意最新的海水化淡技術,務求在供水緊張時能引入其他供水水源。

最快8年後投產

政府消息透露,預留用作興建海水化淡廠的將軍澳用地,位於137區,即目前的填料庫位置,佔地約10公頃,水務署會先研究是否可行,預計需時2至3年,若獲公眾支持便會動工興建,預計需時6至7年才落成。投產後,政府計劃分兩階段實施計劃,首階段生產的食水約佔本港耗水量的5%,以去年本港耗水量9.36億立方米計算,相等於4700萬立方米,如用盡10公頃土地,則可將產量提升至9360萬立方米,約相等於一成耗水量。

消息人士承認,海水化淡的水價成本近年未見大幅回落,原因是海水化淡消耗大量電力,加上化淡薄膜成本不菲,每立方米總成本高達12元,較東江水7元高出七成。不過,消息人士稱,隨着外國海水化淡科技進步,成本已有逐步下調趨勢,因此香港宜開始試驗,否則當技術更進步時才起步,便會失卻先機。

研再造水冲廁灌溉

水務署於2005年曾進行海水化淡的技術試驗,分別於接近珠江口鹹淡水交界的屯門,以及面向南中國海、水質較鹹的鴨脷洲,各興建一座小型海水化淡廠,以先進的逆滲透薄膜技術,利用壓力將海水穿過薄膜,濾去海水的鹽分和雜質製成食水,證實技術可行。消息人士指出,除了海水化淡,政府亦會研究其他方法節省用水,包括研究在上水、粉嶺及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使用再造水冲廁及其他非飲用用途,例如灌溉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