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港2.1萬輛石油氣的士和小巴,由於長期缺乏維修,大部分車輛排放過量無色無味的廢氣二氧化氮,令原本標榜環保的車輛,變成路邊空氣污染的元兇,10年來一直污染空氣。特首在施政報告建議撥款1.5億元,為所有石油氣的士和小巴更換催化器一次,以便配合2013年引入路邊遙測設備,以檢舉排放不達標的石油氣車輛。
2萬的士小巴長期欠維修
石油氣的士業界炮轟,政府早年以石油氣的士更環保為由,強制業界全面轉用,現時卻要他們定期自資更換催化器,會令業界百上加斤,認為單靠懲罰方式,強制檢舉不達標車輛,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政府分別於2001及02年引入石油氣的士及小巴,撥款14億元資助業界換新車,希望藍天再現,結果事與願違。事實上,路邊空氣的二氧化氮濃度過去幾年不斷上升,去年中環路邊監測站的二氧化氮全年平均濃度升至每立方米122微克,不但較標準80微克高出52.5%,亦較10年前上升三成。(見圖)
排放二氧化氮 最嚴重超標10倍
目前路邊空氣污染源頭主要來自專營巴士和石油氣營業車輛,排放二氧化氮量各佔整體四成。政府消息指出,環保署過去幾年以路邊遙測設備,測試在路面行走的石油氣車輛,結果有驚人發現,原來全港80%的士廢氣排放「過高」,小巴則有45%排放「過高」,最嚴重超標10倍。該署後來發現,原來這些高排放車輛的催化器已失效,以致在道路行走時排放大量廢氣。
石油氣車輛要行走10萬公里才需要更換催化器,由於營業車輛行走里數遠高於私家車,催化器只消一年便報銷,但業界又不願花數千元更換,因此失修情况普遍。消息人士強調,環保署為部分的士更換催化器,發現可省回15%石油氣,足以抵消每年更換催化器的成本。
倘硬性規定更換 成本轉嫁市民
西北區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主席黃永忠、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杜燊棠均認為,政府應盡快引入環保程度與石油氣相若的歐盟五型柴油的士。黃永忠質疑,若政府只提供一次資助,要業界承擔往後的維修費,對業界會造成很大負擔,他指原廠催化器連配件索價9000元,即使港產催化器亦要數千元,若非政府資助,司機們根本不會更換,若硬性規定要定期更換,成本便需轉嫁市民。
曾協助政府就安裝催化器進行測試的港大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梁耀彰指出,研究早已發現缺乏維修的石油氣車輛有排放超標的問題,而歐盟五期車種的碳排放表現遠勝石油氣車種;他認為應增加更多環保車種,讓業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