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對華西村和小崗村起伏,內地專家認為,華西村實質上已經不是農村,其富裕是因為工業化,但這經驗難以擴散到全國;而小崗村只是相對「人民公社」制度較優勝,仍不能擺脫幾千年小農生產成本高、產量低的弊端。
「自我剝奪」極速工業化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對本報說,西方經濟學強調個體收益最大化,但東方經濟學多強調集體,他稱之為「村社理性」,即人口規模在1000以下的小村,較易達成決策一致,靠集體協作去對抗外部風險,華西村正是這樣的例子。
根據溫鐵軍的觀點,華西村其實是靠「內部自我剝奪」,用十幾年時間完成了西方用上百年的殖民和自由貿易所完成的資本原始積累,然後開始工業化,但他認為此經驗不能推廣,中國只有1萬條村能完成工業化,剩餘60多萬條村都不能這樣做,否則除了農業堪虞之外,工業產能也會大大過剩。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也認為華西村是一個特例,而小崗村更接近中國農村發展的普遍狀况,「承包制相對於人民公社是解放了生產力,但是相對於中國幾千年來的小農經濟沒有實質改變」。他認為,小農經濟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產量低、成本高、收益低,只夠吃飽,不能與市場接軌,「承包制注定只是一個過渡的生產發式,最終要走向土地聯合化經營」。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