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溫州商人是浙商的代表,但如今卻陷入「滑鐵盧」而難以自拔,資金鏈斷裂企業頻頻倒閉,「走佬」的溫州企業家時見報章,多位老闆不堪重負跳樓自殺亦時有所聞。在黃金周長假之際,溫家寶總理也不得清閒,要率財政部長、央行行長等高官實地滅火。
不務正業是「走佬」導火線
中小企業難做,不是新聞。密集型產業本就利潤低,加上銀根緊,人民幣升值,成本提升,外需也不景氣。因此,做實業,很辛苦。但這非關鍵,依爆出來的猛料和筆者所見,溫商之所以「走佬」,大多是不務正業所致,且多為盲目擴張,或巨資投入樓市,或高調進入自己所不熟悉的領域,包括新能源、礦產等。
溫商向有「中國猶太人」之稱,其經商眼光以精準見長。前些年,投資樓市利潤豐厚,抱團取暖的溫州人攻城掠地,一個城市地標式的樓盤出來,總有溫州人捷足先登,賺得盤滿鉢滿。有溫商直言:辛辛苦苦開廠,員工千名,利潤尚不及老婆輕鬆倒騰幾套房產的三分之一。
賺快錢,賺熱錢,成為不少溫商新寵。不少人轉身投資房地產、新能源產業等。但自家的錢總是有數的,因此,轉手向地下錢莊、擔保公司借債。要在以往,房產贏利可觀,利息再高,也不在話下。可從去年以來,樓市調控、銀根緊縮,一下子扼住溫商的咽喉,民間借貸多米諾骨牌效應漸次顯現。
關鍵是找回溫商精神
其實,溫商陷入困局,在全國也具普遍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國家統計局8日發布今年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2%,比上月微升0.3個百分點,並稱中國製造業經濟總體仍保持增長態勢。但對小型企業來說,PMI多項指數持續4至6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未來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不過,年景有好有壞。中小企本來有船小好掉頭的優勢,問題在於全球經濟危機之後,有4萬億元刺激,很多人都覺得銀行好貸款,利息也低,都想走捷徑,產業空心化,企業精神也丟了。而一旦資金後續供不上,只好向民間借貸,且利潤都趕不上貸款利息。因此,重新找回溫商分厘必爭精神,當下尤為重要。
亦有專家認為,不能對所有資金鏈緊張的企業都施以援手,而只能對那些做實業且有銷路,符合條件的小企業施援,適當提高對不良貸款比率的容忍度;並加大財稅政策對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同時,應守住正規金融體系與民間借貸間防火牆。據稱,溫州市府將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設立市縣兩級「地方金融監管中心」,引導民間借貸。如此多管齊下,或能轉危為機。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