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法檢測﹕1/4大閘蟹含雌激素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10日 21:59
2011年10月10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不法商人以雌激素谷肥大閘蟹備受關注,私營化驗所SGS利用新研發的「轉基因魚快速檢測法」,檢測本港市面30多個大閘蟹樣本,發現四分之一樣本含雌激素,含量最高者每日食3隻的雌激素攝取量,已超過世衛安全上限。但化驗所承認,此檢測法無法分辨到所含雌激素屬天然、環境污染還是禁用激素。

目前食物安全中心只會針對檢測大閘蟹是否含有3種法定禁用激素,並不會檢測大閘蟹所含的其他類雌激素含量。中心發言人說,他們去年抽驗逾110個大閘蟹樣本,全部結果滿意,中心最近亦剛完成今年的大閘蟹時令食品調查,結果將於稍後公布。

政府驗3種 去年全滿意

內地不時傳出有不法商人以避孕藥等激素餵飼大閘蟹,使其加促生長更肥更多膏,香港通用公證行(SGS)食物檢測部高級經理劉慧怡指出,其實現時驗出大閘蟹含3種禁用激素機率極低,反之其他人工合成激素及過百萬種工業用化學物質也含類雌激素。惟傳統化學化驗法必須得知有關激素是哪種,並針對性化驗,現實上極為困難,但其實「驗不到不等於無」。

市面抽逾30樣本

該化驗所最近利用「轉基因魚」生物體內測試,檢測類雌激素總量,有關研究顧問陳雪平解釋,他們將水母的熒光蛋白基因,轉到鯖魚將魚身上,因這是對類雌激素最敏感的基因。初孵化呈透明的鯖魚將魚魚苗(約3、4毫米長),放在大閘蟹提取物液體中,經過24小時後,若大閘蟹含雌激素,鯖魚將魚魚苗的肝臟便會發出綠色熒光,其後以電腦程式分析光度高低,判斷類雌激素濃度。

日食3隻超世衛標準

SGS早前從本港市面出售大閘蟹的專門店及街市檔,購入30多個大閘蟹樣本化驗,結果約有25%樣本的類雌激素含量達到鯖魚將魚魚苗「發光」水平,即類雌激素含量達每克含15納克或以上,含量最高樣本每克含100納克,研究顧問陳子翔說,一隻大閘蟹的肉和膏大約重十多克,以世衛建議的每人每日雌激素攝取上限計算,重60公斤成人一日食3隻上述雌激素含量最高的大閘蟹,已超出安全標準。

不過,有專門研究海產雌激素的學者指出,此種轉基因魚快速檢測法,準確度和穩定性易受挑戰,亦分辨不到所含的激素是添加還是天然(見另稿)。SGS的劉慧怡亦承認,他們並無進一步檢測被驗出含類雌激素大閘蟹是否含法定禁用激素,或其他合成激素,但相信若雌激素含量高,很大可能是添加。

除了大閘蟹外,SGS以轉基因魚快速檢測法,測試了逾千個食物樣本的類雌激素含量,包括海產、家禽肉類、奶粉等,其中約20%多個嬰兒奶粉樣本驗出含類雌激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