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股神巴菲特曾稱「在別人恐慌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慌」。此金句獲很多投資者視為圭臬,更令不少人採用「相反投資法」(Contrarian Investing),在壞消息出現時買貨,好消息時出貨。不過,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研究發現,這種投資哲學在金融海嘯後似乎已經不靈光,反而羊群心態更能捕捉大市動向。
羊群心態 更易捕捉大市動向
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每個月都會進行投資者的情緒調查,統計投資者看好(Bullish)及看淡(Bearish)的比例。該協會的研究報告稱,在以往的日子裏,通常當較多投資者的情緒悲觀時,標普500指數反會上升,這說明股神的策略是有效的。比如在2006年初開始,對前景悲觀的投資者比例開始增多,由當年1月約30%反覆升至2008年1月的55%,但同期的標普500指數由1250點升至超過1500點的歷史新高(見圖)。若閣下當時採用股神推崇的「相反投資法」,要賺過盤滿鉢滿相信不是難事。
不過,這種投資哲學在雷曼兄弟倒閉後開始變得不靈光。2008年10月,標普500指數開始插水式下跌,跌至2009年3月700點的低位,當時投資者看淡的比例亦增至近60%。當然,由於金融海嘯令人心虛怯,股市大跌與更多投資者一同看淡是可以理解。但自2009年3月後,當投資者看淡的比例減少,美股亦一同上升;看淡比例增加,股市同告下跌(見圖),要在市場贏錢,非要跟着羊群走不可。兩者同步關係在2009年後愈益明顯,若這兩年投資者採用「人棄我取」的策略,標奇立異,隨時弄個焦頭爛額。
「相反投資法」不再靈光
這份報告帶給投資者的啓示是,經歷金融海嘯後,投資世界的運作模式出現了很大的變動,傳統投資智慧失效,以往備受投資者信賴的「相反投資法」或「人棄我取」原則再行不通,個別股票的口號,如「聖誕鐘、買匯豐」更淪為投資界笑柄,在市場單靠一兩種投資策略去搵Easy Money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現時要賺錢得更下苦功。
明報記者 謝德健
(逢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