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泰國連日嚴重水災,被視為上任僅兩個月的首相英祿首項嚴峻考驗。政府因憂慮洪水衝擊首都曼谷等經濟核心,因此不理會北部鄉郊地區的泄洪要求,再加上水災帶來的重大經濟損失,亦將影響英祿推行提高最低工資政策,這都可能觸怒英祿所屬為泰黨的傳統鄉郊支持者;至於是否大規模出動軍隊救災亦成兩難,政府既憂被轟救災不力,亦憂軍方藉機坐大,威脅政權。
繼承他信親農政策上台
泰國北部及東北部農村是為泰黨的傳統票倉,英祿的哥哥、前首相他信以農作物補貼、醫療福利等民生措施爭取農民支持而成功上台,英祿上台後大致維持這種親農政策。然而,英祿政府在水災之初曾聲言會力保首都曼谷免水浸,惟災情最嚴重的北部及東北部遲遲不泄洪,惹來農民不滿,再加上沿河流域的地方政府在採取防洪措施時各自為政,缺乏地區性協調,令防洪無法標本兼治,可能削弱政府民望。
經濟損逾百億 難提最低工資
全球經濟低迷,海外對泰國產品需求減少,再加上水災嚴重打擊經濟,泰國商會大學估計,洪水恐造成16億美元(約125億港元)經濟損失,並令經濟增長減少0.8個百分點。在這情况下,英祿將難以推行競選時的提高最低工資承諾,進一步打擊低下階層的支持度。
在救災方面,英祿也面臨兩難。英祿政府雖然已啟動緊急機制處理災情,派出約1萬名軍人救災,但軍隊角色仍處於被動。雖然政府希望軍方能在救災中發揮重大作用,但亦不願過度動用軍方力量,以免軍方藉機坐大勢力。過去泰國軍方發動多次政變,2006年的政變更令他信流亡海外,引致他信支持者與反對派的多年對抗。雖然英祿政府與軍方將領曾互相釋出善意,但仍難以抹去對軍方的憂慮與不信任。
遣兵救災又憂助長軍方勢力
不過,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講師帕高哈斯威瓦德(Somjai Phagaohasvivat)認為,英祿政府得益於前首相他信的影響力而繼續得到支持,儘管救災表現可能受批評,但相信暫時不足以動搖政權。
明報記者 羅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