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前天慧雅就目前港股的情况作了一些分析,並提到在本港樓市中,不少普通人或甚至一般家庭主婦的表現,均不遜於一些較聰明的專業人士。這其實亦引伸到投資問題上其中最重要的一章,就是持貨能力。
基本上,不少人在作物業投資時,第一個會問的問題,往往是那個樓盤的單位的價格是否會升?又或那些地區的樓盤值得投資。這想法很自然,亦很合乎人性。不過,想深一層,我們在問有關問題前,是否亦適宜先行估計,究竟自己可以拿多少錢來作物業投資。慧雅的觀察是,不少有識之士是將着眼點放在前者,對於第二個問題,是相對有所忽略,以至較為傾向於投資那些較有概念,和所需資金不菲的單位,並因此要承擔較高的負債,又或要與友人合資。
物業投資要考慮持貨能力
相對而言,不少家庭主婦的想法比較簡單,她們不少往往先看自己的閒錢有多少,然後再找一些符合有關碼數的單位,選擇的對象,很多時只是限於自己最熟悉和一直住開的屋苑。這樣的做法,看似並不怎麼專業和醒目,但以效果來衡量,長線而言卻往往相當不俗。歸根結柢,慧雅認為有關方法有兩大優點,其一是買自己最熟悉的屋苑不易犯大錯。在投資問題上,不犯大錯已經是一大優勢,誠如巴菲特所說,在投資上,我們壓根兒不需要做上什麼特別的事情來取得特別的效果。不過,更重要的是,這方法的持貨能力強。基本上,有關方法所承擔的風險,主要是長線而言,有關資產的價格是否仍具上升空間。以慧雅之見,這亦是刻下有關港股最值得問的問題。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