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08年3月全球主要股市剛從牛市步入熊市,資不抵債的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爆煲」,要由摩根大通低價收購,響起金融海嘯的第一個警號。三年半後的今日,銀行流動性再次受壓,歐洲20大銀行之一Dexia因持大量「歐豬」債權而須政府打救,情境似曾相識。究竟Dexia是不是貝爾斯登翻版,歐債危機會否觸發另一次「海嘯」?
黃元山:需救銀行陸續有來
中大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兼任講師黃元山相信,需要向政府求救的歐洲銀行將陸續有來。他解釋,早在06、07年美國已出現次按問題,但次按危機也「捱」到08年才「爆煲」。反觀現在解決歐豬國債務問題仍在進行,而且除希臘外,其他國家如葡萄牙亦甚有機會出問題,雪球會愈滾愈大,一旦有國家要削債(這是市場預期的),歐洲銀行互不信任,或會再出現流動性問題。
雷鼎鳴:歐債比次按更複雜
科大經濟系教授雷鼎鳴認為,主權債務危機的底因是歐洲政府的福利政策與其生產力脫節,「都是已知的事」,故相比起08年市場對次按問題的迷惘,歐債危機所造成的震撼或許不及雷曼倒閉時,而且出問題的國債不像次按一樣被包裝成各種衍生產品,但因其涉及政府和公共財政,歐債危機的複雜性以及解決的難度,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黃元山指出,市場估值已反映歐洲國家須要削債,和再有個別銀行出現融資困難,但若將來一些大型銀行集資有困難,將變成更大的信心危機。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