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現時部份公立醫院設有自助收費亭,讓專科門診病人以八達通支付診金,醫院管理局9月起將陸續於該批收費亭加入手機付款功能,以便病人以電子方式付款。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表示,公立醫院正與多個第三方支付平台商討合作,全面推動電子交易,終極目標是透過電子交易平台串連所有醫管局應用程式服務。
盼以第三方平台串連服務
鍾健禮接表示,內地近年大力發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內地居民幾乎一機在手就可隨時隨地付款使用醫療服務,本港相對較落後。現時公立醫院提供的付款方式相當有限,大部份病人仍需親身到醫院繳費處,以現金或信用卡繳付診金及藥費。部份醫院雖有自助繳費亭,但只准以八達通付款,且非每間醫院也設自助繳費亭。
鍾稱,全港公院2017年共有約1,900萬宗交易、120萬張賬單;假設每宗交易耗時一分鐘,即共耗了31.7萬個小時。鍾健禮指,除了為自助繳費亭加入手機付款功能,當局的終極目標是透過第三方平台,把醫管局各個手機應用程式服務整合為一,並把臨床病歷、預約覆診、交費用等環節串連。當局目前與數個支付平台洽談,未有引入服務時間表。
■記者于健民
盼以第三方平台串連服務
鍾健禮接表示,內地近年大力發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內地居民幾乎一機在手就可隨時隨地付款使用醫療服務,本港相對較落後。現時公立醫院提供的付款方式相當有限,大部份病人仍需親身到醫院繳費處,以現金或信用卡繳付診金及藥費。部份醫院雖有自助繳費亭,但只准以八達通付款,且非每間醫院也設自助繳費亭。
鍾稱,全港公院2017年共有約1,900萬宗交易、120萬張賬單;假設每宗交易耗時一分鐘,即共耗了31.7萬個小時。鍾健禮指,除了為自助繳費亭加入手機付款功能,當局的終極目標是透過第三方平台,把醫管局各個手機應用程式服務整合為一,並把臨床病歷、預約覆診、交費用等環節串連。當局目前與數個支付平台洽談,未有引入服務時間表。
■記者于健民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