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分行整天排長龍 虛擬銀行慳時間長青網文章

2018年05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5月07日 18:21
2018年05月07日 18:21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首家港產獨角獸(即估值超過10億美元但未上市的初創企業)──網貸平台WeLab,正積極向金管局申請虛擬銀行牌照,冀成為本港首間虛擬銀行。
外界常說,金融科技顛覆傳統銀行業生態,但新興科技寵兒在客戶資料及私隱保障處理亦廣受關注。銀行家出身的WeLab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龍沛智,替本報撰文,暢論虛擬銀行的便捷優勢及操作安全。
僅53%港人滿意銀行服務
「近年身邊不少外國投資者都喜歡問我一個問題,為甚麼香港銀行整天都排長龍,人頭湧湧?究竟他們在等服務,還是輪獎品?筆者在銀行界服務二十年,都只會笑而不語。」
這些朋友有來自國內的,也有亞洲和歐美的,以他們的經驗,銀行服務不會如此。時間就是金錢,香港一向以高效率著稱,但傳統銀行卻因為服務越來越多樣和複雜,客戶的輪候時間變得越來越長,加上公眾對金融服務需求不斷上升,市民花在銀行的平均時間,隨時比用餐還要長。
根據環球顧問埃森哲(Accenture)去年的研究,只有五成三的香港人滿意整體的銀行服務,較美國(88%)、英國(78%)和澳洲(72%)都低。該行認為銀行需要大力投資流動電話銀行服務,減少顧客排隊辦理如轉脹、投資和信用卡換分等簡單服務。
金管局正視這個問題,總裁陳德霖總裁於半年前提出的「七招」,其中一項就是推廣虛擬銀行,希望透過不經人手、完全網上進行的互聯網金融,為公眾提供更快捷便利的銀行服務。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表示,金管局參考海外經驗後,認為虛擬銀行在商業和技術上均屬可行,現正諮詢業界,期望爭取在今年內發出相關牌照。
外國的虛擬銀行,平均開戶時間是六分鐘,完全不用見面,利用不同科技如面部驗證,聲音驗證或利用第三方數據驗證身份等方法進行驗證,包括將「認識你的客戶」電子化(eKYC)。香港的銀行即使「多過米舖」,也未必人人可以六分鐘去到銀行,還未計算排隊所需時間,可見虛擬銀行在效率上具有明顯優勢,定會受到受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歡迎。
虛擬銀行服務快捷,最快可在24小時內收到銀行提款卡,較網上訂貨速度更快。由於操作方便,不少用家一星期可以五次打開銀行的應用程式,快速解決理財需要。即使最忠心的銀行街坊粉絲,都未必一定每天到銀行報到吧!
更重要的,是虛擬銀行由於不用開街舖,成本遠較傳統銀行低,這令他們更樂意做小額生意,因為做5,000元的貸款,經營成本跟做50萬元的沒有分別,亦令虛擬銀行有更大空間回饋客戶。由於業務架構簡單,虛擬銀行可以較短時間推出新產品,並帶來更多創新的服務。
金管局指引助保障私隱
近期facebook引起客戶私隱問題的討論,令人關注互聯網金融機構對個人信息的處理方法和操守。其實本地銀行一直嚴守金管局關於客戶資料保密及實施客戶資料管控措施的明確指引,虛擬銀行經營者須實行保護客戶資料保密的保安措施之餘,也能運用其創新科技妥善系統管控模式,迅速識別個別事故並及時採取控制行動,把客戶資料外洩的風險影響顯著地降低。
虛擬銀行是一種金融革新,真正實踐普惠金融,無論是資金有限的基層市民,居住偏遠的朋友,不諳中英文的小數族裔,抑或行動不便的人士,都一樣可以透過手機輕鬆獲得快捷又方便的金融服務,我們有幸參與其中,又怎會不期待和興奮?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