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廉政公署今年5月揭發港珠澳大橋混凝土壓力測試造假,並拘捕涉事嘉科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1人,包括兩名高層。廉署昨起訴嘉科19名前實驗室人員,涉及串謀詐騙或使用虛假文書罪名。據了解,19名被告並無嘉科高層。有參與港珠澳大橋工程的材料供應商質疑,今次被起訴全屬中、低層,「佢哋都係打份工,究竟邊啲人叫佢哋造假?」
記者:潘柏林
廉署昨公佈起訴嘉科19名前職員,所有人獲准保釋,明日在屯門裁判法院應訊,案件稍後轉介區域法院答辯。當中18人被控串謀詐騙,年齡由22歲至65歲不等,涉及1名前高級工地實驗室技術員、12名前工地實驗室技術員,餘下5名是前實驗室助理。各被告案發時受僱於嘉科,在小蠔灣工務區域試驗所工作,負責做建築材料合規測試,包括混凝土壓力測試。
18名被告涉嫌在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26日期間,一同串謀及與其他不知名人士串謀詐騙兩名土工木程拓展署首席技術員及其他人員,不誠實更改試驗所內與壓力測試機連接的電腦資料,包括測試的日期、時間;在測試混凝土壓力時,使用金屬校準柱、已測試或強力混凝土磚代替原本要送交測試的混凝土磚樣本,企圖隱瞞沒按照規定而進行的混凝土壓力測試。
餘下一名被告是嘉科前工地實驗室技術員黃國堯,他被控兩項使用虛假文書罪名,涉在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使用虛假文書,即被告以電腦產生記錄單或工作紙,意圖誘使某人接受該些文書為真文書,而有關文件用作記錄送交該試驗所的混凝土磚樣本壓力測試結果。
供應商質疑無工程師被控
廉署在今年5月時曾拘捕兩名嘉科高層人員,據了解,今次被起訴19人不涉高層人員,廉署調查未有發現有政府人員涉案,由於案件仍在調查,不排除再有人被捕或起訴。
有參與港珠澳大橋工程的材料供應商指,一般壓力測試有工程師審批並在報告簽名作實,但今次被起訴職級最高只是高級工地實驗室技術員,未見工程師或實驗室經理以上的高層。該供應商指,涉及19人共同造假,難以想像是員工自發行為,質疑背後涉及更大利益關係。
記者:潘柏林
廉署昨公佈起訴嘉科19名前職員,所有人獲准保釋,明日在屯門裁判法院應訊,案件稍後轉介區域法院答辯。當中18人被控串謀詐騙,年齡由22歲至65歲不等,涉及1名前高級工地實驗室技術員、12名前工地實驗室技術員,餘下5名是前實驗室助理。各被告案發時受僱於嘉科,在小蠔灣工務區域試驗所工作,負責做建築材料合規測試,包括混凝土壓力測試。
18名被告涉嫌在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26日期間,一同串謀及與其他不知名人士串謀詐騙兩名土工木程拓展署首席技術員及其他人員,不誠實更改試驗所內與壓力測試機連接的電腦資料,包括測試的日期、時間;在測試混凝土壓力時,使用金屬校準柱、已測試或強力混凝土磚代替原本要送交測試的混凝土磚樣本,企圖隱瞞沒按照規定而進行的混凝土壓力測試。
餘下一名被告是嘉科前工地實驗室技術員黃國堯,他被控兩項使用虛假文書罪名,涉在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使用虛假文書,即被告以電腦產生記錄單或工作紙,意圖誘使某人接受該些文書為真文書,而有關文件用作記錄送交該試驗所的混凝土磚樣本壓力測試結果。
供應商質疑無工程師被控
廉署在今年5月時曾拘捕兩名嘉科高層人員,據了解,今次被起訴19人不涉高層人員,廉署調查未有發現有政府人員涉案,由於案件仍在調查,不排除再有人被捕或起訴。
有參與港珠澳大橋工程的材料供應商指,一般壓力測試有工程師審批並在報告簽名作實,但今次被起訴職級最高只是高級工地實驗室技術員,未見工程師或實驗室經理以上的高層。該供應商指,涉及19人共同造假,難以想像是員工自發行為,質疑背後涉及更大利益關係。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