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周一專題】傳統本地家族逐漸進軍科技產業,遠東發展(035)已故創辦人邱德根孻子邱達根創辦的慧科資本,斥逾2億元投資30項早期科技,當中三成屬以色列初創。即使家族與朋友均屬地產界,他仍批評港人只愛炒股炒樓,「口袋裏有100元都不願付出1元投資科技」,結果令本地創科企業難以生存。
記者:周家誠
傳統本地家族僅長實李嘉誠投資創科最有標誌性,其餘僅以少量私人資金參與,或仍在物色項目階段,新近有信置(083)主席黃志祥表示將到以色列尋找投資項目。
邱達根接受專訪時表示,外國投資者願意長線投資科技企業,相反香港投資者重視短期盈利,令本地科技公司難出頭。他批評香港欠缺早期投資,「個個都係做上市前投資,冇人願意投資早期創業公司,都係興嗰時先投吓咁」,他又形容基金要交數,「最好2至3年即食,上市後走人」。
至於私人家族對創科投入亦不大,「都係要3年賺到錢,唔會投資一間初創10年,冇資金支持人哋咪走囉」。邱達根承認,若傳統地產商忽然投資風險較高的科技產業,或惹來投資者批評,但股東家族私人資金其實有能力投資,「唔係話履行社會責任,將資金扔落鹹水海,好多有潛力嘅公司係有回報」。
邱達根指出,投資者毋須將所有資金放落科技產業,舉例每100元可拿5元投資科技,「但香港情況係1蚊都冇,咁你成個發展咪傾斜囉,話樓好貴,咁你99%投資去呢啲,冇辦法㗎喎」。
稱成功故事可吸引資金
要改善整體創科投資氣氛,邱達根認為香港首先要有成功故事,例如電子錢包TNG、GoGoVan,雖然是走大眾市場而非尖端科技,但進一步壯大可令人鼓舞,或吸引更多資金投資初創。
邱達根大學時修讀工商管理,1999年因緣際會投資中軟國際(354)而接觸科技,不過2000年香港科網爆破,他目睹不少資金即時撤走,令到有潛力的科技公司「死晒」。他於2014年創辦慧科資本,專攻擁有尖端科技及具有知識產權的初創項目,並進行7至10年長線投資,現時投資規模約3,000萬美元(約2.34億港元)。
慧科資本7月獲得證監會批出9號牌(提供資產管理),被問會否藉此希望其他家族青梅竹馬一起投資?邱達根坦言一直有向他們推介,「如果10年前叫佢哋投通常會話你傻,但呢兩、三年會有人直接問我有乜好項目,心態改善咗。」
不過說到底,香港尚未有大量長期基金進駐,仍是一大憂慮,邱達根說:「好似我每月都接待一批以色列嚟嘅團隊,講真猶太人好現實,佢問你有冇人投資先?有我咪搬過嚟囉」。
他認為家族若願意承諾長期提供更多資金,將有助初創落戶本港。
記者:周家誠
傳統本地家族僅長實李嘉誠投資創科最有標誌性,其餘僅以少量私人資金參與,或仍在物色項目階段,新近有信置(083)主席黃志祥表示將到以色列尋找投資項目。
邱達根接受專訪時表示,外國投資者願意長線投資科技企業,相反香港投資者重視短期盈利,令本地科技公司難出頭。他批評香港欠缺早期投資,「個個都係做上市前投資,冇人願意投資早期創業公司,都係興嗰時先投吓咁」,他又形容基金要交數,「最好2至3年即食,上市後走人」。
至於私人家族對創科投入亦不大,「都係要3年賺到錢,唔會投資一間初創10年,冇資金支持人哋咪走囉」。邱達根承認,若傳統地產商忽然投資風險較高的科技產業,或惹來投資者批評,但股東家族私人資金其實有能力投資,「唔係話履行社會責任,將資金扔落鹹水海,好多有潛力嘅公司係有回報」。
邱達根指出,投資者毋須將所有資金放落科技產業,舉例每100元可拿5元投資科技,「但香港情況係1蚊都冇,咁你成個發展咪傾斜囉,話樓好貴,咁你99%投資去呢啲,冇辦法㗎喎」。
稱成功故事可吸引資金
要改善整體創科投資氣氛,邱達根認為香港首先要有成功故事,例如電子錢包TNG、GoGoVan,雖然是走大眾市場而非尖端科技,但進一步壯大可令人鼓舞,或吸引更多資金投資初創。
邱達根大學時修讀工商管理,1999年因緣際會投資中軟國際(354)而接觸科技,不過2000年香港科網爆破,他目睹不少資金即時撤走,令到有潛力的科技公司「死晒」。他於2014年創辦慧科資本,專攻擁有尖端科技及具有知識產權的初創項目,並進行7至10年長線投資,現時投資規模約3,000萬美元(約2.34億港元)。
慧科資本7月獲得證監會批出9號牌(提供資產管理),被問會否藉此希望其他家族青梅竹馬一起投資?邱達根坦言一直有向他們推介,「如果10年前叫佢哋投通常會話你傻,但呢兩、三年會有人直接問我有乜好項目,心態改善咗。」
不過說到底,香港尚未有大量長期基金進駐,仍是一大憂慮,邱達根說:「好似我每月都接待一批以色列嚟嘅團隊,講真猶太人好現實,佢問你有冇人投資先?有我咪搬過嚟囉」。
他認為家族若願意承諾長期提供更多資金,將有助初創落戶本港。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