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每年9、10月都是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的面試高峰期,一眾家長和小朋友左撲右撲,只求考入心儀學校。但這兩位媽媽徐瑩﹝Sharon﹞和陳碧華﹝Maggie﹞卻中途離群,帶著女兒起革命,開辦香港市區第一間沒有功課、考試、教科書的香島華德福學校。「路是人走出來,如果我女兒今天不走,日後的孩子又走一條怎樣的路?」Sharon語調堅定。「開學校,不只是為我們兩個孩子。其實香港有很多媽媽都渴望第二種教育制度。」
記者:馮樂婷
攝影:伍嘉亮陳海威程詩敏
剪接:魏利民
在香港土生土長,徐瑩﹝Sharon﹞和陳碧華﹝Maggie﹞是經歷過填鴨式教育的港媽。一年前,Maggie發現女兒小一便做數學文字題、操練答題技巧,不禁問:「自小已在操練,一直到中學十多年都在操練,意義何在?」恰巧Sharon正幫女兒找小學,兩位媽媽把心一橫,決定投資七位數字,開間「人性化」小學。
甚麼是華德福學校?
無教科書、無功課、無考試、六歲前任玩、七歲才學寫字。「它(華德福)不將孩子視為學習機器,它會因應小朋友不同階段發展的需要來施教。」Sharon和Maggie拜訪了悉尼、紐約、台灣等地的華德福小學。起源於德國,自1919年至今,全球有逾千間華德福學校。華德福以人治學為本,列出小朋友不同年齡的成長需要,認為教育要尊重小朋友的成長步伐。0至7歲,小朋友正發展身體感官,需要高度自由的體驗式學習;7至14歲,小朋友受情感主導,用故事、畫畫和遊戲教學,可以刺激他們的求知本能;14-21歲,要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力。
相比主流教育著重學習成果,小朋友每天要應付排山倒海的功課,華德福教學法更著重學習氣氛。每天早上,老師會逐一跟同學握手打招呼,歡迎他們回來上課,又會在黑板畫好一副藏有英文字的粉筆畫。「小朋友喜歡一樣東西,他會學得特別快。例如我女兒,每天回家都教爸爸畫畫,接著很自信地說『你畫這座山裡面有一個「V」字,就是 Valley﹝山谷﹞的意思。』」Sharon笑言。只要讓孩子享受學習的過程,他們自然會重溫所學知識。華德福亦注重大自然教學,同學透過戶外活動如行山、耕田、建屋等,認識人和自然的關係,培養自學、探索的能力。「如果孩子的身體得到適當運動、他的感情有適當培養,其實他的學習能力都會快很多。這是很多學校無時間、無空餘關心的事情。」Sharon指外出和足夠的小息時間可提升同學上課時的專注力。
令頑童變乖 等待孩子成長的教育
今年3月辦學,9月開學,現時學校暫設基礎班和一、二年級,共有十多位學生。開學後,仍不斷有同學從主流學校轉校來做插班生。「有些媽媽反映,在之前的學校,她的小朋友很緊張。晚上睡覺他會咬手指,或者不能上廁所、打自己。轉來兩、三天,便沒事了。」Maggie嘆述。兩位媽媽見證從前被標籤為「零學習動機」、坐不定的同學,現在會舉手答問題,又跟老師有說有笑。「沒有壓迫的環境,自然沒有相對的情緒問題。」Sharon指華德福教育,是一個等待孩子成長的教育。
雖然開拓了另一條教育之路,但一點也不易走。「我們跟家長討論最多的問題是,日後如何銜接。這是很現實的情況,香港未有華德褔中學。」兩位媽媽坦言,六年小學畢業後,升讀國際學校應該不成問題。但要升讀主流中學,就要先讓更多校長認識華德福教學法。「希望能跳出主流教育和另類教育的分野,將教育多元化變成受政策支持的範圍。好像我們這些教育,就不再是能負擔學費的人才能享用,而是更多家庭可以受惠。」
記者:馮樂婷
攝影:伍嘉亮陳海威程詩敏
剪接:魏利民
在香港土生土長,徐瑩﹝Sharon﹞和陳碧華﹝Maggie﹞是經歷過填鴨式教育的港媽。一年前,Maggie發現女兒小一便做數學文字題、操練答題技巧,不禁問:「自小已在操練,一直到中學十多年都在操練,意義何在?」恰巧Sharon正幫女兒找小學,兩位媽媽把心一橫,決定投資七位數字,開間「人性化」小學。
甚麼是華德福學校?
無教科書、無功課、無考試、六歲前任玩、七歲才學寫字。「它(華德福)不將孩子視為學習機器,它會因應小朋友不同階段發展的需要來施教。」Sharon和Maggie拜訪了悉尼、紐約、台灣等地的華德福小學。起源於德國,自1919年至今,全球有逾千間華德福學校。華德福以人治學為本,列出小朋友不同年齡的成長需要,認為教育要尊重小朋友的成長步伐。0至7歲,小朋友正發展身體感官,需要高度自由的體驗式學習;7至14歲,小朋友受情感主導,用故事、畫畫和遊戲教學,可以刺激他們的求知本能;14-21歲,要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力。
相比主流教育著重學習成果,小朋友每天要應付排山倒海的功課,華德福教學法更著重學習氣氛。每天早上,老師會逐一跟同學握手打招呼,歡迎他們回來上課,又會在黑板畫好一副藏有英文字的粉筆畫。「小朋友喜歡一樣東西,他會學得特別快。例如我女兒,每天回家都教爸爸畫畫,接著很自信地說『你畫這座山裡面有一個「V」字,就是 Valley﹝山谷﹞的意思。』」Sharon笑言。只要讓孩子享受學習的過程,他們自然會重溫所學知識。華德福亦注重大自然教學,同學透過戶外活動如行山、耕田、建屋等,認識人和自然的關係,培養自學、探索的能力。「如果孩子的身體得到適當運動、他的感情有適當培養,其實他的學習能力都會快很多。這是很多學校無時間、無空餘關心的事情。」Sharon指外出和足夠的小息時間可提升同學上課時的專注力。
令頑童變乖 等待孩子成長的教育
今年3月辦學,9月開學,現時學校暫設基礎班和一、二年級,共有十多位學生。開學後,仍不斷有同學從主流學校轉校來做插班生。「有些媽媽反映,在之前的學校,她的小朋友很緊張。晚上睡覺他會咬手指,或者不能上廁所、打自己。轉來兩、三天,便沒事了。」Maggie嘆述。兩位媽媽見證從前被標籤為「零學習動機」、坐不定的同學,現在會舉手答問題,又跟老師有說有笑。「沒有壓迫的環境,自然沒有相對的情緒問題。」Sharon指華德福教育,是一個等待孩子成長的教育。
雖然開拓了另一條教育之路,但一點也不易走。「我們跟家長討論最多的問題是,日後如何銜接。這是很現實的情況,香港未有華德褔中學。」兩位媽媽坦言,六年小學畢業後,升讀國際學校應該不成問題。但要升讀主流中學,就要先讓更多校長認識華德福教學法。「希望能跳出主流教育和另類教育的分野,將教育多元化變成受政策支持的範圍。好像我們這些教育,就不再是能負擔學費的人才能享用,而是更多家庭可以受惠。」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