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主席賀辭﹕
還有一個月又十日,香港迎來回歸20周年。最近這些年,香港社會愈趨複雜,朝野就落實「一國兩制」爭議,尖銳對峙,形成內耗空轉,整體呈現停滯不前,隨着新一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和她統率的特區政府將於7月1日上任,許多人期望香港會出現新局面,重新煥發東方之珠的光芒。
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雖然20年以來歷經不少風雨,但是只要撇除主觀好惡,從理性客觀角度審視,中國以一國兩制處理香港回歸,仍然是正確政策,香港順利回歸並保持穩定繁榮,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這些年,香港社會就一國兩制的爭議,主要在於對民主進程有不同期望,特別是民主派人士與北京中央政府就普選安排存在分歧,3年前甚至演變為一場政治鬥爭,所謂「自決」、「港獨」思潮冒起,在佔領運動結束近3年之後,這股分離意識仍然在少數人之間蕩漾,揮之不去。香港政治前景因而蒙上陰影。
實踐一國兩制
京港都有局限
任何認識中國歷史、香港歷史和現實的人,都知道香港不可能自決、獨立,也會知道分離思潮對香港遺害極大,是死路一條。今年全國人大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總理工作報告,首次提到「港獨是沒有出路的」,又提出要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反映北京對「港獨亂港」十分重視。近年,內地一些專家學者對一國兩制在港實踐和內涵的表述,被解讀為北京收緊了對港政策,香港一些人就此感到不舒服,不過客觀審視,此乃港獨與反港獨互動的結果,說明港獨議題對內地和本港關係已經起到破壞作用。
30多年以來,從經濟層面審視一國兩制之於中國大陸和香港,已經發生根本變化,不過,回顧百年演變,香港的獨特性和獨特地位,在不同時期對中國大陸和國家都作出過貢獻,只要繼續保持,日後將同樣發揮作用。例如中國就金融事務與國際接軌,包括人民幣走出去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以香港的法治基礎和高質素專業服務等優勢,環顧內地城市都無法取代。一國兩制本來就是用以處理香港與中國大陸之異,即使自決、港獨思潮潛藏着對體制的衝擊,惟北京不宜忽略一國兩制初衷,須適度應對,避免出現因為少數人的妄想而使香港承受惡果並影響國家大計的局面。
一國兩制容許香港實施與中國大陸不同制度,是尊重歷史與尊重現實的產物,不過,香港須服膺「一國」,「兩制」才可以存在,若踰越分際,就會出事;另外,一國兩制容許香港有別於中國大陸,繼續保持獨特性和獨特地位,惟不等於容許香港可以罔顧一國或擺脫一國。近年的自決、港獨思潮,就是企圖突破一國兩制局限,北京基於涉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和主權原則,採取措施制止,若事態演變下去,香港整體勢必遭到衝擊。因此,香港各界必須堅持一國兩制,斷然拒絕任何形式的分離思潮和行為,才可以避免被推向險境。
隨着情勢轉變,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出現新情况、新問題,無論北京和本港各方面人士有什麼想法,都須緊記一國兩制的主要原則精神,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各方明局限、守分際,知所行止,能夠做到這樣,香港有望重拾平衡,藉着獨特性和獨特地位向前發展,造福市民和繼續對國家作出貢獻。
實踐「和」的理念
香港新局值得憧憬
林鄭月娥女士將上任特首並領導特區政府,各方期望香港出現新局面,她強調首務是塑造社會和諧團結,此時此刻,這個施政目標切合時宜。林鄭月娥女士當選下任行政長官之後,一再釋出善意,謀求修補社會撕裂,尋求與各方合作,推動施政;值得高興的是,民主派對此積極回應,提出和解、與特區政府就民生事務合作等意願。朝野求同存異勢頭初現,期望各方善意匯聚成為動力,減少內耗空轉,使香港內部事務重回正軌。
中國以一國兩制解決香港問題,實質就是「和為貴」、「和而不同」的理念實踐,當年因此使香港順利回歸並保持繁榮穩定,雖然跌跌碰碰,但是30多年總體發展,證明一國兩制完全可以達至內地與香港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只要北京堅持初衷,認知「和」字就處理香港事務的重要性,則香港絕對有可能出現新局面;至於香港內部治理,設若各方同樣本諸「和」的精神,也可以為香港帶來新局面,造福市民。只要各方都以「和」為念,則7月1日以後的香港,完全值得憧憬。
(明報58周年)
還有一個月又十日,香港迎來回歸20周年。最近這些年,香港社會愈趨複雜,朝野就落實「一國兩制」爭議,尖銳對峙,形成內耗空轉,整體呈現停滯不前,隨着新一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和她統率的特區政府將於7月1日上任,許多人期望香港會出現新局面,重新煥發東方之珠的光芒。
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雖然20年以來歷經不少風雨,但是只要撇除主觀好惡,從理性客觀角度審視,中國以一國兩制處理香港回歸,仍然是正確政策,香港順利回歸並保持穩定繁榮,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這些年,香港社會就一國兩制的爭議,主要在於對民主進程有不同期望,特別是民主派人士與北京中央政府就普選安排存在分歧,3年前甚至演變為一場政治鬥爭,所謂「自決」、「港獨」思潮冒起,在佔領運動結束近3年之後,這股分離意識仍然在少數人之間蕩漾,揮之不去。香港政治前景因而蒙上陰影。
實踐一國兩制
京港都有局限
任何認識中國歷史、香港歷史和現實的人,都知道香港不可能自決、獨立,也會知道分離思潮對香港遺害極大,是死路一條。今年全國人大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總理工作報告,首次提到「港獨是沒有出路的」,又提出要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反映北京對「港獨亂港」十分重視。近年,內地一些專家學者對一國兩制在港實踐和內涵的表述,被解讀為北京收緊了對港政策,香港一些人就此感到不舒服,不過客觀審視,此乃港獨與反港獨互動的結果,說明港獨議題對內地和本港關係已經起到破壞作用。
30多年以來,從經濟層面審視一國兩制之於中國大陸和香港,已經發生根本變化,不過,回顧百年演變,香港的獨特性和獨特地位,在不同時期對中國大陸和國家都作出過貢獻,只要繼續保持,日後將同樣發揮作用。例如中國就金融事務與國際接軌,包括人民幣走出去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以香港的法治基礎和高質素專業服務等優勢,環顧內地城市都無法取代。一國兩制本來就是用以處理香港與中國大陸之異,即使自決、港獨思潮潛藏着對體制的衝擊,惟北京不宜忽略一國兩制初衷,須適度應對,避免出現因為少數人的妄想而使香港承受惡果並影響國家大計的局面。
一國兩制容許香港實施與中國大陸不同制度,是尊重歷史與尊重現實的產物,不過,香港須服膺「一國」,「兩制」才可以存在,若踰越分際,就會出事;另外,一國兩制容許香港有別於中國大陸,繼續保持獨特性和獨特地位,惟不等於容許香港可以罔顧一國或擺脫一國。近年的自決、港獨思潮,就是企圖突破一國兩制局限,北京基於涉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和主權原則,採取措施制止,若事態演變下去,香港整體勢必遭到衝擊。因此,香港各界必須堅持一國兩制,斷然拒絕任何形式的分離思潮和行為,才可以避免被推向險境。
隨着情勢轉變,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出現新情况、新問題,無論北京和本港各方面人士有什麼想法,都須緊記一國兩制的主要原則精神,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各方明局限、守分際,知所行止,能夠做到這樣,香港有望重拾平衡,藉着獨特性和獨特地位向前發展,造福市民和繼續對國家作出貢獻。
實踐「和」的理念
香港新局值得憧憬
林鄭月娥女士將上任特首並領導特區政府,各方期望香港出現新局面,她強調首務是塑造社會和諧團結,此時此刻,這個施政目標切合時宜。林鄭月娥女士當選下任行政長官之後,一再釋出善意,謀求修補社會撕裂,尋求與各方合作,推動施政;值得高興的是,民主派對此積極回應,提出和解、與特區政府就民生事務合作等意願。朝野求同存異勢頭初現,期望各方善意匯聚成為動力,減少內耗空轉,使香港內部事務重回正軌。
中國以一國兩制解決香港問題,實質就是「和為貴」、「和而不同」的理念實踐,當年因此使香港順利回歸並保持繁榮穩定,雖然跌跌碰碰,但是30多年總體發展,證明一國兩制完全可以達至內地與香港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只要北京堅持初衷,認知「和」字就處理香港事務的重要性,則香港絕對有可能出現新局面;至於香港內部治理,設若各方同樣本諸「和」的精神,也可以為香港帶來新局面,造福市民。只要各方都以「和」為念,則7月1日以後的香港,完全值得憧憬。
(明報58周年)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