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識鐵:Hidden Agenda的agenda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13日 06:35
2017年05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我是醫生,也愛音樂,特別是非商業性的音樂,同時亦有創作在網上發表。在澳洲生活時去過大小音樂表演場地,感受過現場音樂的力量。回流香港後,因為工作和家庭不能常去看表演,比較熟悉的就是Hidden Agenda(HA),也有幸在其台上表演過。作為聽眾,HA提供了一個專業的場地給本地和外國的音樂單位。作為獨立又沒有名氣的音樂人,很多時都因為沒有人脈而找不到表演機會。HA可算是最開放也易合作的地方。這場地很有氣氛,聽眾和工作人員都是音樂愛好者,不像其他場地夾雜了不少為娛樂和消遣而去的客人。HA在本地音樂圈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HA的藝術精神

跟其他人一樣,我對HA存有不少疑惑。他們經營一個無牌的場地,已搬遷過數次,為何仍要做下去?究竟主理人和工作人員是以什麼為生的呢?他們有其他工作嗎?場地的財政狀况是怎樣?這些問題我沒有答案。以我的觀察,HA不是一個以商業為先的機構。


直至幾日前HA再被政府部門控告,看着主理人被捕的相片,我開始悟到,以保守務實的思維是不能明白他們的。這是一群憑熱情而生活的人,他們願意為熱愛的事而冒險,探索各種的可能。他們沒有損害任何人的權益,也沒有要求外來的支援。他們只是不甘心受制於一個過時和不合情理的制度,而自己先走前幾步。這態度其實就是藝術精神。藝術就是要挑戰人的既定觀念和想像,所以藝術家都是存在於邊緣,做具爭議的事。塗鴉藝術本身就存在着這種矛盾,小販文化也是一個社會例子。假如所有人都只求功利,務實保守地生活,香港就不會有HA,過去幾年在HA舉行的音樂文化活動也就沒有發生過。HA代表的,是香港少數堅持以自己方式生活、思想未有框框的人。


不應純以執法者態度看待HA

藝術是一個城市的靈魂。HA和其他工廈創作者本身已經是有機地存在着,卻諷刺地被聲稱要「活化工廈」的政府追逼。假如政府重視年輕人、重視創意,要修補撕裂,便不應該純粹以執法者的態度去看待HA。


作者是精神科專科醫生

[識鐵]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