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府與內地正就東江水新協議磋商,思匯政策研究所發表報告,指本港以定額付款方式向內地購買東江水,以確保有源源不絕食水供應,惟這種協議形式令政府及市民均缺動力慳水,甚至浪費食水。另外,報告批評本港水費不合理地低,認為應加水費,透過經濟誘因鼓勵市民慳水。水務署昨晚至截稿前未回覆。
思匯政策研究所昨發表《水沛蜃樓─關注香港水資源安全 推動區域水資源共享》報告,探討本港水資源問題。報告指港府與內地簽訂的供水協議,以高昂代價換取優先供水權,容易令市民輕視水資源有限。
供水網絡管理「差劣」
報告引述水務署2013年數字,全年約32%食水經政府水管(17%)及私人供水系統(15%)流走,推算政府因而損失13.5億元收入。報告指政府過去大規模換水管,令政府水管流失率減少,但私人水管改善有限,致浪費食水仍嚴重。
報告以「差劣」形容本港供水網絡管理,致每年流失大量食水,報告亦狠批水務署推動慳水不力,致本港食水耗用量屢達新高。報告指本港人均用水量較全球人均用水量高21%。
翻查資料,水務署於2008年推動《全面水資源管理》,訂下先節後增策略,其中一個目標是2030年慳水1億立方米。按該署時間表,到了2017年,每年應慳水5000萬立方米,但水務署年報顯示,2015年全年耗用食水9.73億立方米,較2008年9.56億立方米增加1.8%。
港人均用水高全球21%
思匯主席歐陽杞浚指出,本港以高昂代價購東江水,但另一方面又繼續浪費食水。被問到本港買東江水價格較深圳及東莞等地貴數倍,他表示不會就現時港府以「統包總額」方式購買東江水提出改善建議。強調港人減少用水,才可以減少依賴東江水,增加議價能力。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