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安聯黃瑞麒:下月A股入摩機會高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8日 18:35
2017年05月08日 1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A股會否獲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是下月中港股市的焦點事件之一。在A股有豐富投資經驗的安聯基金經理黃瑞麒認為隨着A股市場日趨完善「入摩」成事機會頗高而他在投資A股時已考慮有關因素傾向投資將受惠A股「入摩」的股份當中主要包括一些市值大、質素高的A股。明報記者 葉創成
黃瑞麒指出MSCI明晟近年檢討是否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時主要有三大障礙惟其中兩者在過去一年已有良好進展
一、市場可及性Accessibility。隨着滬港通及深港通先後啟動海外投資者目前不需再利用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或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機制也可投資大部分A股簡單直接得多。
二、停牌機制。在2015年第三季A股曾有逾千間上市公司停牌觸發海外投資者憂慮惟過去一年內地監管水準已改善例如列明上市公司因不同原因停牌的最長停牌時間可以說已解決有關問題。
對於暫時未有突破的第三個障礙——內地交易所仍要求國際金融機構須獲其授權才可發行A股指數或相關產品黃瑞麒表示MSCI明晟3月提出新方案將其新興市場指數納入A股的數量建議從448隻減少至169隻即只納入可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買賣的大盤A股此一發展屬正面。因此他相信今年A股「入摩」的機會較去年高而他在管理旗下A股基金的投資過程中亦已參考此一因素選股傾向買入一些可吸引外資投資的A股這些股份往往市值較大及基本因素較佳其今年以來相對於大市亦有不錯表現。
初期料吸引逾200億美元外資流入
黃瑞麒分析即使A股「入摩」初期外資流入A股的金額僅200億至300億美元相對於滬深兩市7萬億美元市值屬杯水車薪惟由於A股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比重日後將愈來愈高此舉將令國際投資者不得不重新審視A股故「質的變化」較「量的變化」更重要「由於目前A股不在基準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內故國際機構投資者完全可以不考慮投資A股但當A股日後加入基準指數有關基金經理再不買A股就等於選擇低配A股是在投資過程中的主動決定這需要理由去支持」。
A股市值及股份數目 均佔中資股七成
另外黃瑞麒認為不論從市值或上市公司數目來看A股均佔中國股票市場的大部分故他相信A股「入摩」屬大勢所趨不論今年成功與否亦是遲早會發生的事「全球中資股總市值約10萬億美元當中滬深兩市的市值約7萬億美元佔比達七成港股及美國上市預託證券ADR合共佔比低於三成。至於上市公司數目中資股有約4200家約3000間在A股上市故A股佔比亦高達七成。未來要投資中國市場要享受到中國成長的成果A股是全球投資者無可避免要關注、研究及投資的市場」。
[封面故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