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阿信屋北望神州 林偉駿:未來增長靠內地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8日 18:35
2017年05月08日 1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昔日過度擴張的759阿信屋,過去一年大刀闊斧刪減逾40間門店及調整產品組合後,生意漸見回穩。母企CEC國際(0759)主席林偉駿接受專訪時終於鬆一口氣,指今年生意已由「死守」轉為「穩守」,更透露今年業務大計將北望神州,發展中國市場,月內將在重慶開第二間759阿信屋。
明報記者 邱曉欣
現時本港阿信屋分店多達226間,數目直逼一直壟斷本港超市市場的百佳及惠康。一個長期維持700多萬人口的彈丸之地,能容得下多少間超市?林偉駿慨嘆:「本港食品零售市場基本上已飽和,即使市場發掘到新業務,總有人一窩蜂去做,行業很快飽和甚至氾濫;香港是一個要靠壟斷才能搵到食的地方,我們沒有這樣的資源,亦不是玩這一套的人。」雖然中國網上銷售對線下市場構成威脅,但林偉駿表示,阿信屋仍會以實體店開拓國內市場,「內地的潮流是走向新零售,未來網店絕不會一枝獨秀,它跟實體店是不能分割的。」
網店實體店缺一不可
面對中國13億人口,林偉駿坦言,公司未來擴張將完全依靠這塊「肥豬肉」。早於2015年阿信屋已有意部署進軍內地,惟當時香港零售市場開始走下坡,首要處理的是急速下滑的香港業務。眼見本港業務今年稍見穩定,是時候放眼內地,尋求新的增長動力。阿信屋成立之初,以成功突圍抵制壟斷式超市聞名,如今這個「香港品牌」北上搵食,會否惹來港人微言?林偉駿直言:「我心目中從不界定阿信屋是什麼地方的品牌,市場經常界定香港品牌、中國品牌等是沒有意思,香港跟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基本上已分不開,香港人要實際一點。」
直接在內地採購 成本大降
阿信屋北望神州大計,在其截至去年10月底止的中期業績早見端倪。公司早於今年農曆新年後,於中山總廠開設第一間內地阿信屋,作為中國市場的初步試點。林偉駿稱:「國內很多日資及外資廠家的貨品,如出前一丁、日清合味道杯麵、日本番薯等,大部分是中國製造,但經日本再出口,採購成本多出近三成;若貨品直接在中國採購,採購成本將大大下降。」不過,他笑稱由於不希望言論刺激股價炒作,故不會透露內地的開店計劃,現階段是「見步行步」,預告一向專門製造電子元件及線圈製品的中山廠房,未來會逐步投入零售業務相關的食品製造。繼中山之後,公司計劃於本月內於重慶開第二間分店。
港業務變陣 轉型「街坊士多」
事實上,759阿信屋本港業務似已見頂。店舖數目自去年起大幅回落,由高峰期的271間減少45間至目前的226間,同店銷售卻仍然全線按年下跌4%至5%。不過,店舖再減,總有底線。林偉駿表示,供應商供貨價格很大程度建基於門店規模,為確保一定的議價能力,門店需維持約220間,因此,今年不會再大幅關店,反而重點調整店舖至租金較低的位置,個別店舖租金有望下調20%,並將關閉旅遊區商場內門店及街舖,轉移集中於人流有保證的領展(0823)旗下商場及房署旗下屋邨開店,由昔日的日韓人氣零食店,轉型為「街坊士多」。惟他表示,整體租金支出仍會輕微上升,預計租金佔收益比例將維持13%至14%。
分店位置重新佈局 避旅遊區
截至去年10月底止上半年,集團整體錄得虧損2993萬元,對上一年同期則賺809.2萬元,佔整體收益九成的零售業務收益按年減少13.34%至10.01億元,虧損進一步擴大至1000.3萬元。去年業務虧損除了因為零售業務收益下降,另一主因是以日圓計價的採購匯兌損失淨額達2229萬元。林偉駿表示,公司有逾三成貨品來自日本,日圓波動對公司有一定影響,他承認,上半年對日圓走勢過分樂觀,認為它會跌,惟自今年1月起,日圓匯價已從高位喘定,相信全年匯兌損失會有所收窄,但新一年零售業務仍難重拾增長,預測今年業績不會再有「重大損傷」。
[上市公司專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