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從特首選舉後的政治發展來看,民主運動恐怕會暫時步入一個低潮。如何熬過這個民主低潮的漫漫長夜,將是香港民主發展必須要跨過的一個重要關卡。
對於民主低潮降臨的預測,是基於以下因素的考慮。首先,林鄭月娥即將出任特首,雖然她也有「好打得」的稱號,但一般人預期相對現任特首來說,她不會過分好勇鬥狠,至少在打擊異己的手段會較為文明。而且由於她是政務官出身,始終是港英年代的產物和培養出來的人才,應對一些香港的核心價值如法治和反貪污等,仍能堅守一些基本的重大底線。以她的經驗和政治智慧,也相信再一次觸怒香港人、爆發另一場大型抗爭的機會相對為低。
政壇普遍一陣「和解」之風
事實上,除了透過法律途徑,去追究雨傘運動的組織者和主要參與者的責任外,政壇在梁振英宣布不再連任後,普遍也吹起一陣「和解」之風,從連長期被拒之於內地門外的立法會議員「長毛」梁國雄,也可以破天荒地獲准進入內地考察,便可見一斑。還有,整體來說,香港人的政治文化仍相對溫和,曾俊華在特首選舉中獲得如此熱烈的支持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啟示。預計在林鄭月娥上任後,不少香港人仍然會表現得相當之有耐性,給她一段施政蜜月期,看看她能否做出一點成績,才決定對新政府的立場和取態。
而且,在雨傘運動以失敗告終後,要再組織大型的遊行集會都似乎遇上更多困難。除了警方不斷對參與者加強執法的力度,形成更大的心理威脅之外,雨傘運動後泛民內部因為策略、意識形態等等原因所出現的分化與內耗也是因素之一。而且,在雨傘運動未能成功迫使政府改變立場之後,民間亦因而進入了尋求更有效的抗爭方式的摸索期。在這段期間,傳統的抗爭方式流失了部分參與者,也屬正常現象。
再加上在宏觀的政治環境,中央在這個時期,林鄭月娥仍未上任,已開宗明義地表示不會輕易重啟政改,更強硬地表明不會撤回8.31框架。雖然,政治上沒什麼是不可能,一切也視乎政治實力來決定,但中央的立場起碼說明,除非泛民能夠聚集和團結到空前的民間社會力量的支持,能夠有足夠的籌碼和中央討價還價,否則重啟政改的機會不大,能夠成功爭取真普選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步分兩路 上下發展
面對民主低潮,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有創意地出奇制勝。其中一個方案是「步分兩路,上下發展」。簡單來說,民主化可以分成兩個方向,一個是政制的民主化,另一個是政策和生活化的民主。兩者其實同樣重要,並且相輔相成,但一直以來香港的民主發展似乎都有一個現象,是較重視前者多於後者。
在中央拒絕重啟政改的大環境下,政制民主的方向暫時出現了「此路不通」的情况。相反,民主生活化則仍有不少的發展空間,而和看似「離地」、較高深甚至有時高不可攀、看似遙遙無期的政制民主化相比,生活上的民主化是「貼地」得多,對於生活的改善是最直接。它更容易和更快使參與者體會到民主的重要,和享受到成功爭取的成果和滿足感。對於加強日後在爭取政制的民主化的力度和策略,民主生活化絕對有一定的鼓勵和示範作用,也是一個使市民充權的好方法。
在生活範圍議題上要求更多參與
所謂民主生活化,簡單來說,就是在每個人或社群自己關心的生活範圍、政策和議題上,要求更多的參與和代表性。例如,很多的公共屋邨在商場售予給領展後,均面臨商場轉型之苦。但是,更加離譜的是,最近有屋邨的商場甚至有可能被改建成國際學校,居民從此連商場也失去。而在地區的規劃和社區的設施使用上的政策制訂過程中,爭取更多的居民參與,便是推廣民主生活化的好例子。
另一個可以考慮的範疇是食品與健康。由於教學等的工作需要,筆者最近接觸了一些有關食物的故事,也發現了不少離譜的情况,其中一個是和紅酒有關。紅酒是近年偽造科學證據、誇大食物健康價值的國際著名例子。在2012 年,美國康涅狄格州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時任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Dipak Das教授,被揭發一直在他的「紅酒對健康有益」研究中造假,這事件被《時代》雜誌(Time)視為科學界歷史上的重大騙局之一。
在「紅酒有益健康」研究的「真相大白」後不久,針對紅酒內的酒精成分,醫學界也完全扭轉了對紅酒健康價值的看法。酒精已被世界多個權威的醫學研究機構,包括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的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列為致癌物。由於紅酒也是酒,因此亦可致癌。雖然,俗語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可是,這個「紅酒有害」的信息卻很少人知道。世界癌病研究基金(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2017年的研究發現,在英國仍有近九成人未知道飲紅酒會增加患癌的風險。這份無知,相信並非純屬偶然,而是和缺乏市民參與的食物監管制度有關,使企業能夠使對自己產品不利的資訊,不至在公眾領域廣泛流傳。
最壞時刻可能也是最好時刻
以上所提及的社區規劃和食物監管,其實只是眾多民主生活化的可行例子之一。民主生活化的好處是它完全是一個從下自發的過程,任由大家發揮創意來選擇改善目標,不需要一個中央的「大台」來指揮,也符合現今傾向直接行動、直接民主的政治潮流。而且,所涉及的均是大家最關心和最貼身的問題,不止動員其他人參與爭取相對容易,目標也一般較簡單清晰。一旦爭取成功,參與者也更直接地感受到成果帶來的益處,強化了大家繼續參與下一場運動的動力,更是教育市民最終必須在政制上爭取民主的寶貴一課。
最壞的時刻可能也是最好的時刻,爭取政制民主的低潮,說不定是深化民主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的好時機。
作者是中文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黃偉豪]
對於民主低潮降臨的預測,是基於以下因素的考慮。首先,林鄭月娥即將出任特首,雖然她也有「好打得」的稱號,但一般人預期相對現任特首來說,她不會過分好勇鬥狠,至少在打擊異己的手段會較為文明。而且由於她是政務官出身,始終是港英年代的產物和培養出來的人才,應對一些香港的核心價值如法治和反貪污等,仍能堅守一些基本的重大底線。以她的經驗和政治智慧,也相信再一次觸怒香港人、爆發另一場大型抗爭的機會相對為低。
政壇普遍一陣「和解」之風
事實上,除了透過法律途徑,去追究雨傘運動的組織者和主要參與者的責任外,政壇在梁振英宣布不再連任後,普遍也吹起一陣「和解」之風,從連長期被拒之於內地門外的立法會議員「長毛」梁國雄,也可以破天荒地獲准進入內地考察,便可見一斑。還有,整體來說,香港人的政治文化仍相對溫和,曾俊華在特首選舉中獲得如此熱烈的支持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啟示。預計在林鄭月娥上任後,不少香港人仍然會表現得相當之有耐性,給她一段施政蜜月期,看看她能否做出一點成績,才決定對新政府的立場和取態。
而且,在雨傘運動以失敗告終後,要再組織大型的遊行集會都似乎遇上更多困難。除了警方不斷對參與者加強執法的力度,形成更大的心理威脅之外,雨傘運動後泛民內部因為策略、意識形態等等原因所出現的分化與內耗也是因素之一。而且,在雨傘運動未能成功迫使政府改變立場之後,民間亦因而進入了尋求更有效的抗爭方式的摸索期。在這段期間,傳統的抗爭方式流失了部分參與者,也屬正常現象。
再加上在宏觀的政治環境,中央在這個時期,林鄭月娥仍未上任,已開宗明義地表示不會輕易重啟政改,更強硬地表明不會撤回8.31框架。雖然,政治上沒什麼是不可能,一切也視乎政治實力來決定,但中央的立場起碼說明,除非泛民能夠聚集和團結到空前的民間社會力量的支持,能夠有足夠的籌碼和中央討價還價,否則重啟政改的機會不大,能夠成功爭取真普選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步分兩路 上下發展
面對民主低潮,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有創意地出奇制勝。其中一個方案是「步分兩路,上下發展」。簡單來說,民主化可以分成兩個方向,一個是政制的民主化,另一個是政策和生活化的民主。兩者其實同樣重要,並且相輔相成,但一直以來香港的民主發展似乎都有一個現象,是較重視前者多於後者。
在中央拒絕重啟政改的大環境下,政制民主的方向暫時出現了「此路不通」的情况。相反,民主生活化則仍有不少的發展空間,而和看似「離地」、較高深甚至有時高不可攀、看似遙遙無期的政制民主化相比,生活上的民主化是「貼地」得多,對於生活的改善是最直接。它更容易和更快使參與者體會到民主的重要,和享受到成功爭取的成果和滿足感。對於加強日後在爭取政制的民主化的力度和策略,民主生活化絕對有一定的鼓勵和示範作用,也是一個使市民充權的好方法。
在生活範圍議題上要求更多參與
所謂民主生活化,簡單來說,就是在每個人或社群自己關心的生活範圍、政策和議題上,要求更多的參與和代表性。例如,很多的公共屋邨在商場售予給領展後,均面臨商場轉型之苦。但是,更加離譜的是,最近有屋邨的商場甚至有可能被改建成國際學校,居民從此連商場也失去。而在地區的規劃和社區的設施使用上的政策制訂過程中,爭取更多的居民參與,便是推廣民主生活化的好例子。
另一個可以考慮的範疇是食品與健康。由於教學等的工作需要,筆者最近接觸了一些有關食物的故事,也發現了不少離譜的情况,其中一個是和紅酒有關。紅酒是近年偽造科學證據、誇大食物健康價值的國際著名例子。在2012 年,美國康涅狄格州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時任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Dipak Das教授,被揭發一直在他的「紅酒對健康有益」研究中造假,這事件被《時代》雜誌(Time)視為科學界歷史上的重大騙局之一。
在「紅酒有益健康」研究的「真相大白」後不久,針對紅酒內的酒精成分,醫學界也完全扭轉了對紅酒健康價值的看法。酒精已被世界多個權威的醫學研究機構,包括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的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列為致癌物。由於紅酒也是酒,因此亦可致癌。雖然,俗語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可是,這個「紅酒有害」的信息卻很少人知道。世界癌病研究基金(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2017年的研究發現,在英國仍有近九成人未知道飲紅酒會增加患癌的風險。這份無知,相信並非純屬偶然,而是和缺乏市民參與的食物監管制度有關,使企業能夠使對自己產品不利的資訊,不至在公眾領域廣泛流傳。
最壞時刻可能也是最好時刻
以上所提及的社區規劃和食物監管,其實只是眾多民主生活化的可行例子之一。民主生活化的好處是它完全是一個從下自發的過程,任由大家發揮創意來選擇改善目標,不需要一個中央的「大台」來指揮,也符合現今傾向直接行動、直接民主的政治潮流。而且,所涉及的均是大家最關心和最貼身的問題,不止動員其他人參與爭取相對容易,目標也一般較簡單清晰。一旦爭取成功,參與者也更直接地感受到成果帶來的益處,強化了大家繼續參與下一場運動的動力,更是教育市民最終必須在政制上爭取民主的寶貴一課。
最壞的時刻可能也是最好的時刻,爭取政制民主的低潮,說不定是深化民主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的好時機。
作者是中文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黃偉豪]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