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Ways of Seeing﹕How to play?意大利的童玩創意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7日 06:35
2017年05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每個人都曾是孩子……然而,只有少數人記得這段成長過程。」


設計師經常被人說是大孩子,可能創作令人回到童年,無憂無慮。不少著名意大利設計大師都像孩子般好奇,作品把現實變成夢幻時光,讓意國設計流露出藝術、詩意、生活趣奇的美好結合。米蘭設計博物館的年度展覽,每年從設計回看意大利的生活、歷史、社會和文化議題,今年第十屆主題 Giro Giro Tondon ,即 Design for Children,主打兒童玩意,從家具、物件、建築、動畫、讀物、遊戲,甚至藝術,讓觀眾走在展場時有如回到孩童期,還走前多一步,鼓勵設計師、教育家和大家思考「玩」對孩子和人生的正面意義。


Gaetano Pesce大腳家具Up7、Philippe Starck小矮人凳Attila、Eero Aarnio的Puppy、Matteo Cibic別注版Wild Rider、Hayon的鳥人像Hopebird……這些全是放大版設計師家具,放置在入口歡迎參觀者,進入恍如遊樂園或愛麗絲世界般的展覽。


「我們都是文化的孩子。」米蘭設計博物館總監Silvana Annicchiarico在展覽前言中提醒大家,這不是典型的玩具展。她寫道:「現代社會結構以微型家庭為主,成人普遍將孩子視為生活重心。回顧意大利設計歷史,發現我們並不主張把孩子當成市場消費者,或被動地接受成人決策的角色,反而深信孩子擁有自主,懂得發展故事、思想和選擇。」


為兒童設計的傳統

玩,看似與生俱來,但對成人卻是逝不可追。策展團隊視童年一場文化搜尋,分成五大部分:物件與家具、建築、符號、視覺和平面設計,最後結尾是教育。館藏中的日常古董兒童小玩具、家具,那些小書桌、木馬椅、藤凳、洋娃娃、積木,是現代生活的微縮版,也是意大利家庭代代傳承的信物。家傳戶曉的代表人物,還有意國童話、故事人物和設計師,如Bruno Munari, 他總在實驗新物料、科技、設計,因為好奇,他製造了許多小玩具、童書、故事,讓孩子發揮創造力,拼湊圖案、結構和世界,到現在依然是兒童教材首選。


建築,選的不是遊樂場或樂園,而是1907年教育家Maria Montessori 開放學習理念,如何影響後世建築師設計兒童空間,如Giuseppe Terragni設計的 Sant’Elia Nursery School,擁有寬廣空間的學校,當作兒童城市度假營;在戰後重建時期,提倡心理需要的設計,讓孩子決定家具、空間組合設備等等。在舊照片中的意大利學校建築,都與獨立教育理念互相結合。


想像無限

場中還有鼓勵互動的空間,利用小房屋展示舊照片、鯨魚放映室播動畫、iPad App人物角色設計、童書閱讀角、花園等。歡迎參觀者試玩或體驗,從中了解這些玩具畍虴鬫p何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美好又神奇的事情,如展出的動畫片,由戰後動畫師製作,他們當時用最簡單的物料,如鉛筆和拍攝技巧,就做出生動、活潑又具備想法的短片,還展出當年製作意國夢工廠的舊工具,跟現在的數碼設備相比,是貼近工藝和人性的溫度。


設計王國不是一日建成,意大利設計的成功之處,不在於資金(他們一直都處於經濟低迷狀態),而是想像和實行力。假若「玩」有不同層次的話, 我們最需要的不是「玩物」,而是「玩法」。


■INFO

Design for Children

展期:即日至2018年2月18日

地址:Triennale Design Museum, Viale Emilio Alemagna, 6, 20121 Milano, Italy

時間:早上10時30分至晚上8時30分

費用:8歐元

查詢:www.triennale.org

作者簡介﹕Ire Tsui (巧詩)

獨立藝術、設計生活編輯,Talking Hands研究工作室發起人hellotalkinghands@mail.com

編輯﹕曾祥泰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