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泛民否決政改出賣港人/文:林沛理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5日 06:35
2017年05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文章】特首選舉曲終人散,但一條至為關鍵的問題,不但從未有人回答,甚至不曾有人提出。這反映了香港政治文化的不成氣候——論政者不懂問責,從政者毋須負責;民眾對自己的根本利益更茫無頭緒,因此即使含着被出賣的苦果也甘之如飴。
這條關鍵的問題是:今屆特首選舉的結果,是否證明泛民2015年6月否決政改方案的決定正確?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泛民是否欠香港人一個道歉,或至少一個解釋?
由1194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得到北京「祝福」的林鄭月娥做特首,泛民對此從未停止過口誅筆伐。對他們全力支持、民望一直高企的曾俊華(John Tsang)落選,泛民說這樣的選舉結果是「踐踏民意」和「出賣港人」。這不是賊喊捉賊嗎?是誰剝奪了500萬香港人選特首的投票權利?特首選舉無疑是不公平的遊戲,但政改本來是那個改變遊戲規則的「game changer」。泛民對政改說不,就是讓不公平的遊戲繼續不公平下去。
泛民曾經解釋,否決政改方案是要迫使北京提出更合乎港人利益的協議。這無法令人信服,泛民與北京交手多年,怎可能天真到以為中國共產黨會在行政長官選舉如此重要的問題上被對手以策略制勝(outmaneuver )?在策略上錯得如此厲害的誤判(strategic blunder)簡直匪夷所思,無法不令人懷疑有人別有用心。
不管是錯判形勢還是別有用心,泛民的決定令特首選舉注定繼續是小圈子遊戲,更間接確保了林鄭當選和John Tsang落選。沒有信任,就沒有出賣。
在這個意義上,真正出賣港人的是很多港人信任的泛民,而不是動輒得咎、常遭懷疑的特區政府。
出賣與政治永遠結下不解之緣。邱吉爾說,背叛和出賣是政治主要的構成部分(betrayal is at the heart of politics)。這並非憤世嫉俗之言,英國與美國擁有世上最先進、最健全的民主制度,但兩地今日的政壇皆被出賣的烏雲籠罩。特朗普入主白宮,固然是深感被出賣的普羅市民對精英和建制的大報復;但諷刺的是,從他提出的稅務改革和人事任命可見,特朗普最終必會出賣其最忠實支持者——白人勞動階層——的利益。至於英國現任首相文翠珊,更是不折不扣的機會主義者。公投前她大力支持留歐,出任首相之後卻大賣「無痛脫歐」的天方夜譚。她取得國民的信任之後,是在捍衛還是出賣他們的利益,日後自有分曉。
新聞界雙重標準
在否決政改方案一事上,泛民有否出賣港人利益?在特首選舉結束後,新聞界沒有將這個問題提上議程,令人費解。也許這就是手握第四權的香港傳媒的雙重標準:以「有殺錯,冇放過」的最嚴格標準看待政府和特首,以至一場茶杯裏的風波可以演變成「行李門」醜聞;但對泛民的行差踏錯,卻總是選擇「朝另一邊看」(look the other way)。
評價政策須看成效
泛民可以反共、反北京甚至反政府,卻不能反香港。這並非對泛民抹黑。觀乎他們在回歸後關鍵時刻所作的重要抉擇,無法不令人質疑他們對香港的根本和最大利益是否有正確認知和充分考慮。即使相信他們心腸不壞,本意是好的,但行動的效果卻往往適得其反(counterproductive),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反而起相反作用。經濟學家佛利民(Milton Friedman)認為,要評價政策,必須看它的成效,而不是制訂政策的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要達至的目標(policies must be judged by their results, not by the intentions of the policy-makers)。這也應該是評價泛民的標準。
專欄作家
[林沛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