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藝術品保險分散投資風險 無最低估值門檻 可單獨或「自選組合」投保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4日 06:35
2017年05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收藏藝術品不再是高收入人士的專利,本月即將舉行的「Affordable Art Fair」近年漸受注目,就是主打千元至十萬港元計的藝術品,部分展品出自國際大師,部分出自新晉藝術家之手。一方面,資深的收藏家帶動了中低價藝術品市場的氣氛;另一方面亦造就了新一代買家,除希望滿足藝術觀感,更希望可做「磚頭」之外的投資。作為藝術品收藏的入門者,需做足稅務和保險的兩方面功課。


香港是低稅率的地方,本港範圍內的藝術品交易並不涉及銷售稅和利得稅。不過若藝術品從外國購得,就需要將海外的銷售稅納入考慮。衛達士律師事務所環球藝術品法律業務主管兼合伙人Diana Wierbicki舉例稱,如果收藏者在紐約購入藝術品再運出美國境外,需繳付紐約州消費稅,稅率為8.875%。若同樣在紐約購買,而藝術品由賣方(如畫廊)負責運送至香港,買方毋須繳付紐約消費稅,因此收藏者選擇合理的交易方式最重要。


外國藝術品運港 留意當地稅項

瑞士日內瓦「自由港」倉庫被紐約時報成為「最大的無人參觀的博物館」,該倉庫內藏有上千件畢加索作品。部分投資者為了省稅,傾向將藝術品運送至低稅率的地方儲存;與日內瓦的「自由港」不同,香港更勝一籌,收藏者不用將藝術品鎖在倉庫,就可以享受低稅率,同時還能夠時時刻刻鑑賞藝術品,無論是辦公室、家中,還是私營展覽館。


為藝術品買保險是藝術品投資的另一關鍵,中低價藝術品潮流之下產生的新興收藏者,亦需要平衡自身需求,考慮是否需要為藝術品購買保險,坊間的保險公司對藝術品估值並無分別,對藝術品保險並無最低的受保藝術品估值門檻。


蘇黎世保險發言人表示,購買藝術品保險與否在於受保人的風險管理策略,當中普遍選擇購買藝術品保險的,就是把部分風險轉移至保險公司;至於投保與否需看個人及個案需要。相對較成熟的昂貴藝術品保險市場,現時香港市場中低價藝術品保險具有非常大增長潛力,特別是現時半收藏半投資的中小型客戶愈來愈多。當被問及藝術品保險是否對藝術品價格有門檻要求,該發言人續稱,藝術品價格本身有一定程度的主觀價值,不同作品有截然不同的增值過程,因此保險並無最低門檻。


通常年繳保費 每年續保宜更新估值

與醫療和人壽等保險不同,藝術品保險很難列明藝術品的保費,以及失竊、損壞下的賠償額,因為個案所涉及的獨特因素很多。不只藝術品估值和現時狀態,藝術品存放地點狀態和相應保安措施都將被納入考量。舉例來說,投保人在九龍站上蓋的豪宅存放一隻價值5萬元手表,除了重要場合佩戴外,平時只是存放於家中保險箱,通常情况下保費約800至1000元水平。當然,前提是該投保地址此前未發生過爆竊案,該主人未有丟失該手表的經歷;另外屋苑有24小時警衛,保安措施周全。


投保人在獲得藝術品所有權後是否有失竊經歷,以及投保人在家中採用的保安措施,均為核保時考量的重要因素,可能隨時令保費面臨調整。藝術品保險通常為年度繳費,每年續保時,投保人還需按需要更新藝術品的最新估值,以便更新保障。


常作展覽 單獨購買全險較合理

家中有十件八件祖傳古董,抑或剛剛從展覽購買新晉畫家作品,擺回家中既作收藏又作裝飾,都需要保險代理根據上述核保因素作詳細評估。如果覺得每件藝術品單獨投保過於細碎,坊間亦有保險公司提供「打包」服務,同時保障家中多件藝術品,方便投保人管理保單。不過,如果所藏藝術品之中某件時常需要搬離存放地點作展覽之用,或者估值較其他藝術品昂貴,單獨購買全險保障通常較合理。


姚丁鈺 明報記者

[姚丁鈺 理財專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