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國英:投資要留意社會轉變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2日 06:35
2017年05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最近在內地考察,發現一些現象是香港無法比擬的。無論在財力、人力、資源上,內地公司對「投資對象」或「操作對象」的付出,香港人無法望其項背!香港的公司無論做個節目或是做考察,都總是縮下縮下,慳皮為先;但內地機構則是「不動則已,一動驚人」!不論是「人海」或是「錢海」,結果都是排山倒海,絕對可以「驚天地泣鬼神」!在香港是絕對沒有可能看到如斯場面的!


以投資操作來說,香港的基金公司一個分析員就要看很多很多不同的資料,但內地的公司卻變成了很多很多的分析員,每個人只會看很少類別的資料,從這個方面的比較來說就是「冇得揮」!優勝劣敗就是正常的事。


香港唯一可以倚重的可能就是經驗上對值博率的感覺而已,其他方面的比較就有如小巫見大巫,無足掛齒。香港電視台拍劇只會出十餘人,但內地一個鏡頭下來竟然有百多人在參與支援,雙方根本無從比較,如此看來香港被邊緣化是遲早的事,絕對迴避不了!這並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實質的事實,若不掙扎求存,恐怕再無瞧類!香港700萬人口如果和歐洲比就如一個小國,但和內地比卻只如某個省的一個城市,根本微不足道!如果想殺出一條血路,就一定要「不惜身」去「博」!否則只能是坐困愁城、寂寞終老而已。


內地基金公司資源遠勝港

現今內地的投資者仍然是用比較傳統的方法來操作,一定要看到「確定性」才會出手,並不是如以往的印象般盲目蠢動,這是要值得留意的地方。香港股票估值較低,就算有天等到「確定性」的出現時已經有了一定的升幅,但以國內投資者的眼光來看仍然是會覺得很廉宜,仍然會放手一博;但香港的投資者卻常常着眼在「不確定性」,喜歡在時機甫起之際主動出擊,這就是雙方操作的分野!其實並沒有優劣先後之分,只在於自己能否適應而已。「條條大路通羅馬」,賺不到錢的就不是真英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考慮。


現在科技進步,分析一家公司的營業額竟然可以發展到利用人造衛星去觀察有多少人進入這家公司購物,這些資訊的速度和以往是有極大的分別,如果投資者不作出適應和調配就很容易落後於形勢!現在一些投資者在「不確定性」時果斷出擊其實就是博食大茶飯,結果雖然有輸有贏,但如果博對就會有巨幅的盈利,當「山大斬埋都有柴」,就算偶有損失,但圍起數來,也是除笨有精。這就是用「不確定性」來操作投資的原理。


IGG完美示範良性循環

投資者經常要留意身邊的事物,諸如香港住屋的環境變成了「納米樓」,又或者身邊的朋友飼養寵物愈來愈多,這些微小的社會改變,其實也可以變成是投資操作的導火線、催化劑!如果將其推演為投資的機會就可能會快人一步、早着先鞭了!箇中得失其實是以千萬里計!投資者要小心過濾和選擇,就會自我提升成為股海明星了。


最近IGG(0799)成為股海之星,其實是出現了良性的循環。行業概念得到認可,股價同步上升,這樣不斷自我增強就造成了股價的強勢。成交急增就造成了不單有「確定性」而且還有「流動性」的支持。持續有資金進入就可以確定有實質的支撐,這其實是老生常談、基本定義,現在就正正是在演繹完美的示範!


夠快敢博才會贏

因此現在的投資策略應該是要去選擇一批有潛質、有概念的股票,用現在的低價入貨持有,然後再靜待鴻鵠的翩然而至。只要有投資者青睞,出現了確定性,新資金就會出現推動股價,當股價被推動而反覆上升,就會吸引到市場中的流動性,流動性不斷增強,成交就會變大。這樣對投資者的心理是有正面增強的作用。結果股價就會被反覆自我強化,造成一浪接一浪的升浪,久違的神話就會出現!如何參與其中?就要在眾人皆醉時自己要獨醒、要早作綢繆、要敢人所不敢去做出決定!投資行為當然偶有錯失的機會,但只要十次中有數次成功,就不單可以收復失地,還可以獨領風騷!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