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林鄭月娥即將上任,她是否真是「CY 2.0」,導致社會「撕裂2.0」,拭目以待。不過,「領展2.0」問題已在各區浮現,更愈演愈烈,破壞社區之餘,更是嚴重影響社會民生。政府不能坐視不理。
或比領展更可怕的「領展2.0」
什麼是「領展2.0」?領展過往瘋狂加租、逼走小戶、關閉街市、豪華裝修等等,不作詳述,近期更大問題在於領展出售旗下物業單位予投資者,他們視屋邨商場為商品,以租金利潤為最大考慮,不顧社區需要,其程度甚或比領展更嚴重。這個現象(或投資者)可稱為「領展2.0」。
「領展2.0」近期在多區進行「清場」。例如柴灣興民邨位處山頭位置,交通不便,原有超級市場、藥房、便利店、食肆等,照顧區內約6000人,包括近千名長者。但近期新業主擬出租予國際學校,令其他商舖離場,居民要購買日用品,要下山上山,長者來回動輒幾十分鐘。另外,香港仔田灣商場亦有類近情况,區內商場大部分位置將變成國際學校,根本不是服務區內8800個居民。
事實上,領展至少在2014年開始分批賣出旗下物業,初有華貴、興田、葵興商場,近期成交的有石圍角、安蔭、新田圍商場等,至2017年初賣出28個物業,包括商場、街市、停車場。根據傳媒報道,不少變賣商場,例如黃大仙天馬苑商場、屯門寶田商場等都有被居民批評,比領展管理時更惡劣,如管理費貴、空置率高、衛生轉差等,亦曾有業主嘗試加租金及管理費逼走區內社福機構。「領展2.0」對社區的破壞力,或比領展更可怕。
解鈴還須繫鈴人 分步購回保障民生
將屋邨商場「私營化」,問題在於它只會被考慮值不值錢,而不是社區需要。即使居民反對、抗議、指罵,但沒有錢,投資者不必考慮,可謂「奈佢唔何」。而「領展2.0」比領展更可怕之處,在於其業權分散,有中資、炒家,甚或背景不明,問題焦點更分散,公眾更難監察。市民不知向誰問責,更難凝聚力量反抗。
問題說多了,或許更需要聚焦解決方法。社區民生事務從不應以金錢價值衡量。投資者可以不顧民生,但政府不能。「私營化」的死局,必須由當年「變賣民生」的政府解決,解鈴還須繫鈴人。
每當提及回購,總有聲音指金額太大、不值得等等。當然,整個領展回購要動用過千億元,爭議較大,但筆者過往一直倡議「分步購回」——領展賣一個,政府買一個。事實上,大部分領展物業項目價值多為數億元,如上述的興民商場約2.1億元、田灣商場約4.9億元、天馬苑商場約3.1億,過去3年賣出的28個物業項目總售價合共約120億元。其實只要政府一年不「派糖」給業主(今年財政預算案「派糖」351億元,當中免差餉項目為109億元),大概已可買回過往幾年領展賣出的所有物業項目。
政府可設立「民生基金」,分步購回商場。即使領展坐地起價,相信亦不會比「大白象」基建超支嚴重,政府今天絕對有充足的財力承擔。若政府仍擔心公營管理,出現八九十年代屋邨商場的管理問題,退一萬步,回購後可由房委會再聘請公司管理。雖不是理想,但最少政府也保有最後的權力,居民也有問責對象,政府可在合約中加入更多「民生條款」,保障市民衣食住行不受影響。
要繼續見證社區被破壞民生變商品?
2016年7月,林鄭月娥回應領展問題時,指回購領展「不切實際」,並已向領展提多項建議,包括遵守土地契約條款、增建長者殘疾友善設施等。然後呢?實際是整個商場變國際學校,長者殘疾人士買餸睇醫生也要下山上山!政府常說議員拉布拖垮民生,但政府就領展問題拖了十數年,現更變為「領展2.0」,屋邨被逐個拖垮,責任誰屬?高官又說反對派「搞事」破壞社會安寧,現在「領展2.0」破壞整個社區,又當如何處置?林鄭月娥當上特首,難道要繼續見證一個個社區被破壞、屋邨變學校、商場變死城、民生變商品?民生無小事,要做到她所說的「更公義、更仁愛的香港」、「同行 We Connect」,政府應盡早「買回民生」,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最為實際。
作者是影子長策會、社工復興運動、政策透視成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陳紹銘]
或比領展更可怕的「領展2.0」
什麼是「領展2.0」?領展過往瘋狂加租、逼走小戶、關閉街市、豪華裝修等等,不作詳述,近期更大問題在於領展出售旗下物業單位予投資者,他們視屋邨商場為商品,以租金利潤為最大考慮,不顧社區需要,其程度甚或比領展更嚴重。這個現象(或投資者)可稱為「領展2.0」。
「領展2.0」近期在多區進行「清場」。例如柴灣興民邨位處山頭位置,交通不便,原有超級市場、藥房、便利店、食肆等,照顧區內約6000人,包括近千名長者。但近期新業主擬出租予國際學校,令其他商舖離場,居民要購買日用品,要下山上山,長者來回動輒幾十分鐘。另外,香港仔田灣商場亦有類近情况,區內商場大部分位置將變成國際學校,根本不是服務區內8800個居民。
事實上,領展至少在2014年開始分批賣出旗下物業,初有華貴、興田、葵興商場,近期成交的有石圍角、安蔭、新田圍商場等,至2017年初賣出28個物業,包括商場、街市、停車場。根據傳媒報道,不少變賣商場,例如黃大仙天馬苑商場、屯門寶田商場等都有被居民批評,比領展管理時更惡劣,如管理費貴、空置率高、衛生轉差等,亦曾有業主嘗試加租金及管理費逼走區內社福機構。「領展2.0」對社區的破壞力,或比領展更可怕。
解鈴還須繫鈴人 分步購回保障民生
將屋邨商場「私營化」,問題在於它只會被考慮值不值錢,而不是社區需要。即使居民反對、抗議、指罵,但沒有錢,投資者不必考慮,可謂「奈佢唔何」。而「領展2.0」比領展更可怕之處,在於其業權分散,有中資、炒家,甚或背景不明,問題焦點更分散,公眾更難監察。市民不知向誰問責,更難凝聚力量反抗。
問題說多了,或許更需要聚焦解決方法。社區民生事務從不應以金錢價值衡量。投資者可以不顧民生,但政府不能。「私營化」的死局,必須由當年「變賣民生」的政府解決,解鈴還須繫鈴人。
每當提及回購,總有聲音指金額太大、不值得等等。當然,整個領展回購要動用過千億元,爭議較大,但筆者過往一直倡議「分步購回」——領展賣一個,政府買一個。事實上,大部分領展物業項目價值多為數億元,如上述的興民商場約2.1億元、田灣商場約4.9億元、天馬苑商場約3.1億,過去3年賣出的28個物業項目總售價合共約120億元。其實只要政府一年不「派糖」給業主(今年財政預算案「派糖」351億元,當中免差餉項目為109億元),大概已可買回過往幾年領展賣出的所有物業項目。
政府可設立「民生基金」,分步購回商場。即使領展坐地起價,相信亦不會比「大白象」基建超支嚴重,政府今天絕對有充足的財力承擔。若政府仍擔心公營管理,出現八九十年代屋邨商場的管理問題,退一萬步,回購後可由房委會再聘請公司管理。雖不是理想,但最少政府也保有最後的權力,居民也有問責對象,政府可在合約中加入更多「民生條款」,保障市民衣食住行不受影響。
要繼續見證社區被破壞民生變商品?
2016年7月,林鄭月娥回應領展問題時,指回購領展「不切實際」,並已向領展提多項建議,包括遵守土地契約條款、增建長者殘疾友善設施等。然後呢?實際是整個商場變國際學校,長者殘疾人士買餸睇醫生也要下山上山!政府常說議員拉布拖垮民生,但政府就領展問題拖了十數年,現更變為「領展2.0」,屋邨被逐個拖垮,責任誰屬?高官又說反對派「搞事」破壞社會安寧,現在「領展2.0」破壞整個社區,又當如何處置?林鄭月娥當上特首,難道要繼續見證一個個社區被破壞、屋邨變學校、商場變死城、民生變商品?民生無小事,要做到她所說的「更公義、更仁愛的香港」、「同行 We Connect」,政府應盡早「買回民生」,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最為實際。
作者是影子長策會、社工復興運動、政策透視成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陳紹銘]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