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潘啓才:炒賣殼 全購較非全購值博長青網文章

2017年04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4月24日 06:35
2017年04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要利用殼股賣殼的時機,進行投機炒賣,我們要對兩種賣殼方式有基本理解,否則錢未賺到,已經輸到喊。對於初學者,最安全的投機方式,就是買入以全面收購方式易手的殼股,因為當上市公司出了通告,以全面收購易手收,殼股的新主,便有一個不可撤回的責任,向所有股東以全購價在特定日期前回收,股東亦可選擇不沽出。


美克之後 非全購愈來愈難玩

如以非全面收購方式賣殼,所需的知識便比較深奧,作為初學者,玩少少作為學習,攞吓經驗可以,但切忌瞓身,因為真係唔容易玩,升起上嚟可以升到你唔信,但也可以跌到你驚,最主要睇新主想點玩。


一年多前仍然流行的非全購賣殼,上市公司會以大折讓(相對前收市價)配發大量新股,令新主變相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這種看似新主以非常着數及極低股價入主的方法,通常新主會向證監會執行人員,申請豁免全購責任。


散戶參與這種看似很「牙煙」的投機炒賣,但好多時反而好容易贏錢,主因是新主通常都很猛料,如果唔係雙馬,就係高振順,老散聽見呢啲名,已經即時飛撲入局,話之佢買入價是新主的十倍或以上,但自從美克國際(0953,現已易名邵氏兄弟控股)及其他相類似交易被上市監管機構拒絕放行後,這種投機機會便消失了。


立基例子 追入輸到喊

近期的非全購交易,變得愈來愈難玩,就以半新股疑似賣殼為例,其中一個經典例子就是立基工程(8369),公司在2015年9月25日起正式在創業板買賣,在2016年5月23日晚上發出自願公告,內容是有關控股股東配售公司已發行股本約24%,再查看港交所披露易內的股權披露文件,該批股票的配售價為0.235元,該股於翌日開市第一口成交價為0.26元,並於當日早上9:40做了當天最高的成交價0.5元,此後一直下跌至當天差不多最低價0.25元收市。如果當天早上開市後追入此股,於當天收市已注定輸錢,此乃高價追入以非全購賣殼的風險。


要解釋為何全購賣殼相對值博,非全購賣殼不太值博,我們可嘗試這樣思考,對於以全購方式賣殼的交易,新主的財務實力必須強勁,假設殼價是7億元,從原大股東買入六成控股權股份需付4.2億元,但由於新主同時要履行全購責任,他需要證明有承擔額外2.8億元的能力去完成全購,此之所以,新主花了咁多錢去買殼及完成全購,不借機因全購令股權集中的機會去炒番轉,就真係笨。如果我們不借機去參與這個搭順風車的機會,就更加笨。


全購新殼主 有更大誘因炒高股價

但炒上述非全購交易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因為用非全購方式買殼,如經由高手操作,可以是刀仔鋸大樹,假設用作價3億殼價買入24%股份,即股份作價為7200萬,如借錢找買殼條數,只要盡快把股份沽出,便可以用超低成本控制了一隻殼。亦由於此,根本無特別需要炒高股票賺錢的誘因,因為炒高反而要面對輸錢的風險,即時沽出股票反而穩贏,所以我們想從這種方式的賣殼交易賺錢,是種刀鋒上舔血的行為,贏到錢唔夠買驚風散。


www.phemey.com

[潘啓才 通天財技]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