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北水去向難測 港股最大變數長青網文章

2017年04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4月24日 06:35
2017年04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認為,雖然美國及亞洲股市一旦調整,會為港股帶來沽壓,不過,由於內地資金對港股的影響已愈來愈大,假如北水持續流入,將可抵消部分外圍因素的不利影響。他強調,由於基本因素仍然理想,港股中長線仍然向好,故短期調整反而是低吸良機。


明報記者 葉創成

雖然恒指過去兩周反覆下跌,惟科技藍籌股逆市強勢破頂,騰訊控股(0700)及瑞聲科技(2018)股價均創歷史新高;許長泰指出,由於內地經濟增長加快,故該行在中資股看好科技、消費、工業、能源及原材料等板塊,「這些都是周期股,當經濟向好的時候,其股價表現可望跑贏大市」,故他對科技股過去兩周的強勢不感到意外。


從騰訊及瑞聲過去兩周逆市跑出可見,即使投資者預期大市調整,亦不應該將所有股票沽出,否則日後未必能夠以低價買回。由此路進,許長泰亦強調,即使他預期亞洲股市可能出現10%至15%的跌幅,料為港股帶來沽壓,惟他相信,假如投資者持有優質股的話,在經歷是次調整後,至年底仍有機會錄得正回報,故他建議可繼續坐貨,「我的看法是,作為長線投資者,應該覺得調整十分正常,管理好自己的心理,不要因為預期調整便沽清股票;因為從基本面來說,美國、歐洲、中國及日本等全球主要經濟體的今年表現,是過去幾年以來最好,料可帶動企業盈利向好」。


若持貨不多 可趁調整增持

既然許長泰看好港股中長期的表現,他認為,假如目前投資者本身持貨不多,不單不應減持,反而應該等大型調整出現後趁低增持,「港股今年以來走勢強勁,目前外圍不明朗因素增加,個別早已入市的投資者會選擇減磅,故我預測大市會出現調整。但另一方面,很多零售及機構性投資者之前錯判形勢,並無部署今年升浪,一直在等機會入市,調整就有機會重新部署了」。


另外,許長泰指出,目前與他10年前剛入行做分析師時不同,港股已並非完全由美股主導,內地資金的參與度及影響力亦愈來愈大,而他難以就北水去向準確預測,此舉亦成為市場的最大變數。舉例說,國務院於4月首個周末突然公布河北省雄安新區規劃,被《人民日報》形容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消息刺激業務位於環渤海地區的「雄安概念股」曾全線做好,例如區內水泥商金隅股份(2009)股價曾高見5.25元,短短兩個交易日內勁升62.5%,惟過去兩個多星期已由高位顯著回吐逾兩成,上周收報4.11元。


雄安概念股興奮期已完

許長泰透露,尋找雄安新區投資機會時,摩根資產管理傾向謀定而後動:「個人認為,雄安新區所帶來的投資機會,一是超短,一是長線。你回想一下,國務院在2013年提出興建上海自貿區時,市場也很興奮,但興奮維持不足1個月,事件就會淡化,然後又聚焦其他主題;當然,自貿區落成後,假如真的很有成效,投資者又會很興奮,但這可能已是3至5年後的事,而中間有一段很長的真空期。作為機構投資者,我們重視長期投資價值,尤其是雄安概念股在消息公布後短期已勁炒一轉,我們不會參與,但此事件正好證明,北水在港股市場參與程度的確已愈來愈高。」


[封面故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