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中國將擴編海軍,陸戰隊是重點之一。改革後的中國海軍陸戰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將擁有自己的艦隊、航空兵、陸戰隊和投送力量。雖然隸屬海軍,卻近似當年的「二炮」,成為海軍一個獨立兵種,而非附屬兵種,但不會像美國海軍陸戰隊具有軍種的地位。
全球陸戰隊人數不及美國十分一
美國海軍陸戰隊約有21.59萬人(網上資料2013年數字,美國海軍另有約33萬人)。若以人數而言,約相當於各國海軍陸戰隊人數總和的10倍,與中國海軍23.5萬人相若。
按照地位、兵員和裝備水平,英國海軍陸戰隊當居世界第二,但也不過7000多人,而且還兼負山地戰、空降戰的任務。
法國海軍陸戰隊也有悠久的歷史,海外作戰也有出色的表現,但大多數是平定非洲前殖民地國家的動亂,作戰規模不過數百人,全軍只有5個連3000人的建制,並實行與眾不同的陸軍編制。
與法國類似的是俄羅斯海軍陸戰隊,隸屬海軍,稱為海軍步兵。現有1個師、2個旅、2個團的編制,但真正意義上的陸戰隊員不過數千人。
中國陸戰隊約有8000人,日本還未有獨立的陸戰隊。其他重要的西方國家陸戰隊要麼沒有,要麼只有幾百人。韓國陸戰隊規模位居全球前列,但並不具備陸戰隊的能力,嚴格講只可算作特種部隊。
美國單以陸戰隊便可匹敵大國海軍
美國陸戰隊由4個部分組成:一、艦隊,包括大型兩棲攻擊艦和大型船塢登陸艦,平時歸海軍管理;二、航空部隊;三、陸戰隊;四、運輸和保障部隊。
美國最新一級兩棲攻擊艦為美國級,排水量4.5萬噸,目前已有6艘服役。次新一級是4.1萬噸的黃蜂級,共8艘,均在世紀之交服役,比遼寧艦還年輕。再之前是5艘塔拉瓦級,排水量3.9萬噸,仍有1艘服役。目前美國在役的大型兩棲攻擊艦有15艘。
每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搭載20架AV-8B鷂II垂直升降戰鬥機,具備空戰和對艦對地攻擊能力,正在換裝F-35B短距滑跑甞囿膜伬偭籈峇郊N機,初步採購340架。以這個空中力量,任何國家的海軍都難以匹敵,因為中、俄還沒有艦載隱形五代機,更沒有垂直升降的艦載隱形五代機。
此外,若換裝MV-22魚鷹傾旋翼機,也可搭載20多架。另有10多架CH-53E重型運輸直升機,以及偵察、搜救、攻潛直升機等。
美國計劃建造12艘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目前已有10艘服役,1艘已下水,另1艘在建。這型軍艦與中國的071型崑崙山級船塢登陸艦性質相似,但無論排水量、裝備及數量,071型均不及前者,前者排水量2.5萬噸,後者僅2萬噸,且僅有4艘。
二戰後,美國一直保有4個陸戰師,現為3個,另一個改為預備役師。除部署沖繩的第三陸戰師為3個陸戰團建制外,其餘兩個師均是4個陸戰團的加強型編制。每個師有1.8萬人,並附屬有1萬人左右的戰鬥支援和後勤保障部隊,總人數達2.5萬至3萬人。
美國陸戰隊編為3至4個陸戰遠征軍(MEF),均可獨立執行戰役任務。每個陸戰遠征軍由1個陸戰師、多艘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1個有300多架飛機的航空聯隊、1個支援保障部隊組成,全部有4.6萬至9萬名陸戰隊員,司令為中將(集團軍級)。航空聯隊則由少將(相當於中國的軍級)指揮。美國陸戰隊按任務需要可編為小一些的單位,稱陸戰遠征旅(MEB),有4000至1.6萬名陸戰隊員。再小一些為陸戰遠征隊(MEU),約有2200名陸戰隊員。
中國陸戰隊的目標和未來裝備
美國海軍艦艇有950萬噸,中國全部海軍才40萬噸。中國無法建立起美國式的陸戰隊,也沒有這個必要。
那麼中國擴建陸戰隊目的何在?首先仍然是應對台海危機,完善登島作戰的能力,其次是保護中國海外資產和人員安全,第三是建設一支雖不如美國但足以令美國忌憚的陸戰力量。
中國此次擴編陸戰隊有什麼目標呢?首先填補作戰平台的空白,估計中國將用12年的時間建造6艘4萬噸級的大型兩棲攻擊艦,裝備10多架短距滑跑甞囿膜伬骨T定翼飛機,同時發展大型艦載運輸直升機、艦載武裝直升機、偵察和警戒直升機以及攻潛直升機。這些項目完成後,中國才算有一支真正意義的海軍陸戰隊。
沒有短距滑跑甞囿膜伬骨T定翼飛機,兩棲攻擊艦充其量是兩棲艦而非攻擊艦,中國研製垂直升降戰機雖有數十年,但「心臟病(發動機)」制約其發展。「心臟病」一旦解決,必定發展類似美國F-35B的短距滑跑甞囿膜伬偭籈峇郊N機,相信已納入陸戰隊發展計劃中。
另一作戰平台是大型船塢登陸艦。中國2萬噸級的071型船塢登陸艦是1990年代台海危機時設計,已顯落後,多年使用暴露了諸多缺陷,如火力不足、速度不快、輸送能力有限、居住艙狹窄無法執行遠洋任務。
近日媒體炒作上海正在建造075型兩棲攻擊艦,其實是外貿展品。但中國有意建造4艘2.5萬至3萬噸的直通甲板登陸艦,補充071型的不足。中國真正的兩棲攻擊艦必定超過4萬噸,否則無法容納短距滑跑甞囿膜伬骨T定翼戰機。
陸戰隊增兩旅 兩棲師轉隸海軍
中國現有兩個陸戰旅——陸戰1旅和陸戰164旅,隸屬南海艦隊。從最近中國軍方報道的字裏行間判斷,東部戰區第1集團軍第1兩棲機械化師可能改編為兩個陸戰旅。
另外,該戰區面向台海的第31集團軍第86兩棲機械化師,以及南部戰區第42集團軍第124兩棲機械化師可能劃入海軍,但仍保留兩棲師的編制。中國海軍陸戰隊改制後預料增加至4個陸戰旅和2個兩棲師,約6萬人,外傳10萬人理據不足。
中國陸軍由85萬裁減為60萬,另裁減15萬以上機關及非戰鬥人員,比裁軍30萬目標多出10多萬。這些員額大部分用來擴充海軍,其餘用來擴充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等。海軍將加快舊艦艇退役或轉隸海警,以騰出員額接收新軍艦。因此,海軍擴至30萬人。
回答讀者並為軍事評論釋疑
早前,《明報》刊載軍事愛好者文章,駁斥我在明報某文觀點:核潛艇不足可用AIP潛艇加入航母編隊。洋洋灑灑千多字其實只一句話:只有核潛艇的高速才跟得上航母。那麼請問:核潛艇問世前誰為航母護航?美國第一代核潛艇與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幾乎同時誕生,但前者最高速度只有19節,如何跟?可能這位作者不知,核航母能以30節飛跑一天,同樣速度核潛艇最多一小時。因此,核潛艇不會跟着航母狂奔,莫說跟不上,戰術上也不允許。
軍事涉獵學科廣,非苦學不懂,何必一知半解便急於撰文出風頭?徒浪費版面和讀者時間!
去年,中國首席雷達專家著文批駁我在明報有關薩德一文,這是高端讀者,替明報高興之餘專門寫一文回應,為此花了兩天用高等數學計算導彈的軌迹,以證實我的觀點,畢竟是科學家一看就不作聲了。你看,寫軍事評論成本多高?此外,寫軍事評論還要冒風險的,馬鼎盛就曾撰文罵我「斯諾登」,奇怪現又被人指對中國「溢美」。
作者是香港軍事評論員
[梁國樑]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