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能擔龍頭?/文:阮紀宏長青網文章

2017年04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4月21日 06:35
2017年04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文章】本文見報日,特首梁振英率領的龐大考察團將完成對珠三角西岸6個城市訪問,相信將會宣布考察成果。問題是在國家策略部署的大前提下,香港就真的可以「水鬼升城隍」,從自封的「超級聯繫人」升級成為大灣區的龍頭?《人民日報》呼籲「想上車要快」,我們不是原來就在車上嗎?為何還要上車?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在出發前表示,香港會在大灣區規劃中起着「龍頭作用」。如果他說的是,只是在規劃中做龍頭,珠三角任何一個城市的主管官員都會默不作聲,心底裏說看你如何寫報告給中央,我們再看怎麼辦;如果是香港將來在大灣區中做龍頭,大家更加會永遠默不作聲。
香港做大灣區龍頭?香港的官員如果沒有北京的暗示,讓他吃了豹子膽也不敢這樣說。從公開文件和蛛絲馬迹看,好像還真有中央的加持。
總理李克強在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拋出粵港澳大灣區的說法,這個場合、規格以及說法,都把大灣區的定位放得很高。值得討論的是為何是在港澳政策的段落中提出?港澳政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歷來都是在倒數第幾段,而國家策略則是開頭幾段。不難令人聯想,這是專門為香港而設,而不是真正的國家策略。也可以反過來看,將國家戰略地位的建議,放在香港的段落,有助提升香港在國家的地位。况且,總理報告的正文說:「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將大灣區的目的講得很清楚,就是要加強粵港澳合作,以及提升港澳在國家的地位與功能。《人民日報》更加畫蛇添足地補上一個目的:「有助於改善香港的社會環境和結構性矛盾。」
誠然,大灣區的理念與目的,對香港百利而無一害。中央提出的建議,是香港逐步融入內地的大趨勢中,成為助力與推力,讓融合加快的步伐有序地進行。但欲速則不達,給香港冠以龍頭的名義及地位,反而可能會起到反效果。
地方官難打破地域藩籬
大灣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是跟長三角和京津冀並駕齊驅的地位,目的是要打破目前單打獨鬥的格局。設定這個目標的本身,就說明目前珠三角單打獨鬥的問題有多嚴重。汪洋2007年到廣東任一把手,提出要搞「江(門)中(山)珠(海)」、「深(圳)(東)莞惠(州)」和「廣(州)佛(山)肇(慶)」3個一體化的經濟圈,目的也是要打破單打獨鬥的局面。當時每個城市都在入口處對外來車輛收取入城費,幾十公里範圍內都按長途電話計費,兩個城市之間的道路很多是「斷頭路」而不互通,別的經濟貿易上的競爭就更不在話下。汪洋雷厲風行,強勢推行,結果是到他2012年離開廣東時,只在3個經濟圈各自在圈內實施了車輛入城免繳費,不同的經濟圈還照樣收費,長途電話計費一直無功而返,直到總理李克強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才正式結束。地方官要打破地域之間的藩籬,談何容易。
自從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議,各種善意解讀的文章陸續出爐,對粵港澳的各自優勢一一羅列,並嘗試在各方面的各自優勢中找出聯繫,以證明大灣區是可行而有利的。比如有文章提到,目前佔領全球市場七成的無人機,是在香港科技大學的科研成果,利用深圳的生產優勢的結晶,好像這是從政府政策與合作機制上的必然產物,事實深港兩地究竟是競爭關係還是合作關係?也有文章從文化角度出發,說珠三角地區人民與人文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不要忘記,深圳已經變成外來人口居絕對大多數,廣州的官方使用語言是普通話而不是廣府話。
設計中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過去幾十年都存在互相無序競爭關係。更加特別的是,深圳作為單列城市,根本不受廣東省節制,在原來合作基礎十分薄弱的基礎上,加上在行政上促使合作的不利因素,廣東省內部就很難成為一個「灣區」;現在要跟港澳合作成為灣區,難上加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是澳門看中的橫琴的發展,要求珠海市給予優惠條件在橫琴發展,但珠海市為什麼要把寶地送給「需要合作」的澳門?結果澳門跑到隔了一個城市的中山去要地。香港可以在這個亂局中做龍頭擺平各種利益關係嗎?
香港過去在商業運作或者政府行為方面,都嘗試過繞過廣東,直接跟中央打交道,並取得香港所希望得到的待遇,比如多少批次的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廣東的執行力度就是佐證。現在中央又給了香港這個在規劃中的「龍頭」地位,香港該如何自處呢?
真正合作須出自共同需要
廣東省要聽命中央,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合作是具體而且細緻的,隨意性很大,真正的合作必須出自各方的共同需要,才能產生真誠的合作。如果大家都只是聽命於中央,那只能是虛應故事,什麼時候中央不把這事放在頭等重要位置,也就不了了之,即所謂人一走茶就涼,這種官場上的事情,司空見慣。香港要是在這個時候看重「龍頭」的虛銜,得罪了本來就合作不好的珠三角城市,到頭來很可能是「水瓜打狗」落得一場空,得不償失。這個時候,還是老老實實看看各方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利用香港的獨特地位去為對方解決一些問題,來得實際一些。
資深傳媒人
[阮紀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