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0國向有害「環保雪種」宣戰 分階段減用HFCs 專家:本世紀可助地球降溫0.5℃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16日 06:35
2016年10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在非洲國家盧旺達開會的近200個國家代表經過連日會談,昨日清晨同意分階段削減使用導致溫室效應威力比二氧化碳強1萬倍的氫氟碳化物(為一般環保雪種所用)。由於協議具有約束力,各國必須執行,科學家相信,條約成果有望在本世紀內令地球降溫0.5℃,被譽為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里程碑,日本更隨即表示會為這類化合物推出生產許可制。惟有批評者認為協議未夠進取,質疑中印等使用這種不環保製冷劑的大國延遲減用,會否仍能達成以上降溫目標。


比二氧化碳致溫室效應強萬倍

氫氟碳化物(Hydrofluorocarbons,HFCs)為現時冷氣、雪櫃上普遍採用的製冷劑(俗稱雪種),它不會破壞臭氧層,因此這類雪種又被統稱為環保雪種。不過,事實上它是一種比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強1萬倍的溫體氣體,是現時世上增長最快的空氣污染物。隨着近年關注氫氟碳化物對氣候變暖的影響,愈來愈多聲音希望繼1987年《蒙特利爾議定書》議定停用消耗臭氧層的製冷劑氟氯化碳(Chlorofluorocarbons,CFCs)和氟氯烴(Hydrochlorofluorocarbons,HCFCs)後,再抑制使用HFCs。今年討論HFCs的會議在盧旺達基加利舉行。會期原由10月10日迄14日,但討論延至昨天,最終通宵達成這項基加利修正案(Kigali Amendment)。


盧旺達通宵討論達協議

根據協定,各國將分3組分期行動。像美國和大部分歐洲發達國家,目標是2036年前削減85%使用。中國和太平洋島國等逾100個發展中國家,將於2024年凍結生產及銷售,從2029年逐步減產和使用。印度、巴基斯坦和波斯灣國家等另一組發展中國家,則於2029年起凍結使用,2032年開始逐漸減用。印度在2029年才起步,雖然晚過中國,但比印度原提議早了兩年。


基加利修正案屬於有約束力的協議,並有明確的時間表,也獲各國支持,被視為近年最有實質效力的環保協議。專家認為倘協定如實履行,估算可於2050年前減少相當於約700億噸二氧化碳,可於本世紀結束前令全球暖化幅度降低0.5℃。美國國務卿克里道:「這是向前的重大一步,滿足個別國家需要之餘,這給了我們降低整整0.5℃的一個減少地球暖化的機會。」長期參與《蒙特利爾議定書》的行政與持續發展研究所主席策爾克(Durwood Zaelke)形容,此為「前所未見減溫最多的單一協定」。


批評者質疑向中印讓步削效力

不過,有人質疑協議向中印讓步,削弱整體影響。綠色和平的卡瓦哈爾(Paula Tejon Carbajal)懷疑成效:「他們需要在這兒達成一項視作奧巴馬功績的協議,所以美國代表團致力拉攏中印簽此協定。」


日本政府昨日表示,計劃針對HFCs導入生產許可制,並對進口HFCs採取配額制。由於日本須在2019年完成第一階段削減10%的目標,政府將力爭在明年底前完善對策。日本家用雪櫃一般已不使用HFCs,而家用冷氣仍有採用。


(綜合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