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宣誓粗口辱華 不應詐傻扮懵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15日 06:35
2016年10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立法會開鑼首日,宣誓餘波繼續發酵,在社會上激起較大迴響,已經有數萬人參與聯署譴責青年新政的游蕙禎,要求她公開道歉並收回侮辱及歧視中國人的言論。那邊廂立法會就此事演變為黨派之爭,有建制議員要求嚴肅處理,部分非建制議員則咬着黃定光議員宣誓漏讀「香港」二字,卻對議員宣誓夾雜辱華粗口的是非對錯,不肯清晰表態,明顯地意圖轉移視線。「宣誓辱華」應該超越黨派之爭,非建制議員有必要公開宣示是否接受梁頌恆和游蕙禎宣誓時侮辱中國和中國人的做法。


辱華後「玩口技」脫身

梁頌恆游蕙禎不應卸責

梁頌恆和游蕙禎已經貴為立法會議員,他們的言行都受到公衆監察,勿以為「玩玩吓」就可以蒙混過關。事實上,梁頌恆以「鴨脷洲鄉音」、游蕙禎以鄉音企圖開脫,難道兩人認為受辱者愚蠢到會接受這種說詞?絕對不可能。年輕人予人不少憧憬,例如有理想、有衝勁、有擔當等,梁頌恆和游蕙禎敢於侮辱中國和中國人,為何不敢光明正大承認,而是「玩口技」意圖脫身?這些宵小伎倆,並非被認為可寄予希望的年輕人所應為。


有人在互聯網上發起聯署,要求游蕙禎就宣誓粗口辱華道歉並收回言論,聯署反應熱烈,約36小時已有約50,000人聯署,許多人的留言都表示十分憤慨。此事對於新晉參政人士,是一個教育機會。梁頌恆與游蕙禎等人參加立法會選舉,所標榜政治路線,例如自決甚至港獨等曖昧意涵,雖然大多數市民都不認同,亦認知這類主張對香港有百害而無一利,但是基於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對提出這類政治主張的人盡量包容,期望透過政治過程解決爭議。不過,包容不等於接受這類人的侮辱或容許他們損害香港和廣大市民的利益,到了某一個臨界點,設若這類人過界了,就會引來反彈。今次宣誓粗口辱華,實在是太過分了,不可能接受,聯署一呼百應,可解讀為觸發了社會的自我調整能力。


對於宣誓粗口辱華,社會主流取向十分清晰,立法會則有兩種狀况。一是演變為黨派之爭,部分建制議員就他們認為的「有問題宣誓」,步步進逼,將要求主席重新裁定宣誓是否有效,云云。雖然建制陣營可以選擇這樣做,不過審視當日議員宣誓情况,除了梁頌恆和游蕙禎明顯言行未符合規定之外(姚松炎的情况問題不大),其他不少非建制議員都有這樣那樣的「加料」,當場監誓的秘書長都讓他們過關了,現在翻舊帳,看來勝算不大,反而是節外生枝,模糊了主要矛盾。


另一種狀况是:非建制議員對於宣誓夾雜辱華粗口的取態模糊。宣誓當日,並無非建制議員對辱華和辱華粗口不以為然,有人說不評論、有人說議員須解釋、有人說聽不清楚未能評論。其實,他們都知道也聽清楚梁頌恆和游蕙禎的違規「誓辭」,卻不敢直斥其非。事態發酵了兩日,社會輿情群情洶湧,非建制議員之中,才有議員不點名指「對於有議員用侮辱嘅言詞感到遺憾」;有議員認為「支那」用字是辱華,云云。這些說法,雖然不認同粗口宣誓,實際是輕輕放下。更有議員抓住建制陣營的黃定光議員漏讀「香港」二字,對監誓的秘書長大興問罪之師,意圖轉移視線。


對辱華粗口含糊其詞

非建制議員姑息養奸

梁頌恆和游蕙禎觸及的屬於大是大非問題,除非其他非建制議員都與中國人的身分割離,否則他們都是兩人侮辱的對象;除非非建制議員甘於接受侮辱,否則在莊嚴的議事堂,他們就此並無清晰無誤的表態,難以理解。設若只看到眼前政治利益,民族、國家尊嚴都可以不顧,這是十分可悲的抉擇。非建制議員都是成年人,這個道理很簡單,應該「你懂的」,問題是他們會否勇敢地面對自己而已。


任何社會都對年輕人有憧憬、有期望,因為他們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就他們一些莽撞甚至錯誤,大多傾向理解包容和寬待。設若年輕人善用這種愛護,可以轉化並發揮為積極力量,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設若年輕人誤用這種愛護,可以成為一股消極力量,對社會的破壞作用不容忽視。這些年,年輕人踴躍參與、介入反對政治,他們提出的一些主張,即使離經叛道,基於對年輕人的愛護,整體社會基本上予以包容。不過,任何事都總有一個度,設若踰越了,社會力量就有責任糾正。年輕人一些言行愈來愈出格,不僅反映其素養和人格,實際上對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構成破壞和損害香港利益的程度。面對這種情况,社會有責任,也有必要向年輕人說「你錯了」,不應該再讓他們認為即使胡作非為,仍然可以獲得保護。就是說,不應該繼續容許年輕人挾社會的愛護而行惡。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