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美儀:搵錢快 上車早 配不上「傑出」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13日 06:35
2016年10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怎樣才算是「傑出青年」?多得最新出爐的「十大傑青」得獎者之一、新鴻基資產管理高級董事黃仰芳,社會有機會反思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怎樣才算是傑出的青年,怎樣才算是年輕人的榜樣。


香港多年來是一個「拜金」城市,即使到現在,不少人仍抱「搵錢至上」的心態,一來是上幾代人遺留下來的舊有思維,二來抱這種心態的人,大多仍然掌控香港的大部分資源和要塞位置,所以香港依然有千千萬萬個「黃仰芳」。


人各有志,本來黃仰芳有這樣的一套「成功」哲學並沒有問題,出身基層的她,希望盡早賺最多的錢,買個安樂窩改善家人的生活質素,絕對不應捱批,但錯就錯在,頒授這個獎項給她的評審,究竟知不知道她對何謂「成功」的價值觀,早已跟現今一代年輕人脫節。


黃仰芳在十大傑出青年頒獎禮後,跟記者侃侃而談走向成功的「痛苦經歷」:大學時期跑去做傳銷,晚晚兼職6小時,月入3萬;入行頭5年,過着朝九晚十一的生活,為了工作賺錢,「10年看不多過5套戲和演唱會」;與同事關係一般,因從不與同事「吹水」浪費時間。這痛苦經歷,令她達成在27歲置業、29歲供完樓的「驚人成就」。


看罷黃小姐的痛苦經歷,相信不少年輕人已看傻了眼。除了錢,這一代或寧可多關心社會,走上街頭好,或是去做社會服務也好。除了錢,寧可跑到外地,來一年的working holiday,看看世界,在異地體驗不同的種族文化。他們也許比同輩賺少一點的錢,但他們賺到個人獨特的人生經歷和成長經驗。


中大校長沈祖堯在今年初曾發表一篇網誌,與大家分享其中一段:「人生能快樂無憂的時間不多。讓他們去做個美夢吧!那怕是不賺錢、不成名的。人生活得快樂不是比『成就』更重要嗎?用一生的努力,賠上了青春,送掉了快樂,去買一塊不到600呎的『磚頭』,值得嗎?」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