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由香港紅十字會及香港電台合辦的「香港人道年獎2016」昨舉行頒獎典禮,以表揚6名來自各界「人道英雄」的無私貢獻。急症室醫生鄺詠茵是得獎者之一,她自2007年起三度遠赴非洲參與人道工作,以親身體會病人的苦難,驅使自己堅持行醫救人。
鄺詠茵自小熱中參與義務工作,於2007年完成中文大學醫學院三年級課程後,毅然休學一年到西非喀麥隆擔任社區義工。當時仍是學生的詠茵僅帶1萬港元便到喀麥隆。
省車費 日行3小時做義工
鄺詠茵當時幾乎每日在烈日下步行約3小時去做義工,她起初不好意思向當地人坦白是為省錢,自稱喜歡走路。
最後,有當地人不忍心見她受苦,自掏腰包、花費相等於全家食一頓飯的金額請她乘車。她形容與當地人關係很好,猶如家人般。
鄺詠茵在喀麥隆曾染兩次瘧疾、被軍人舉起槍支恐嚇,也曾在10℃以下的天氣於破屋與老鼠共度一宵;甚至因每天吃棕櫚油食物而一年暴肥20磅。儘管艱辛,她從未言悔,此行加深她參與救援的決心,「連小小力量都不去幫(病人)的話,就沒有人會去幫了」。
盼感染同事投入援助
畢業後她當上自認為「不吃香」的急症室醫生,現於伊利沙伯醫院任職。鄺詠茵於2011年及2013年再踏足非洲,先後在埃塞俄比亞及贊比亞救援。她希望可感染身邊的醫護人員,一同投入救援工作。
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的失明人士葉炳釗亦得獎,自1997年完全失明的他利用專業知識成立慈善基金會,開發手機應用程式「iBeacon電子訊標」,用家可靠手機識別文字及物件等「重獲視覺」,例如閱讀報章、單獨外出等。
另一得獎者是下身痙攣的吳耀輝,他2012年奪得「再生勇士獎」。他創立「You Will Succeed」網上求職平台,自2013年起協助逾200名求職者。其他得獎者包括曾到南蘇丹及尼泊爾參與救援的護士鮑雋宇、為長者提供家居維修服務的陳漢文,以及到內地為兒童及偏遠山區村民作中醫義診的林家揚。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