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華南觀察﹕廣東如何應對一帶一路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29日 06:35
2015年03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上宣布一帶一路成為國策,其實對於內地來說,這並不新鮮,各省市早已「磨刀霍霍」,分別制定了如何適應這個國策的戰略規劃,廣東省甚至有400頁的分析報告,但鮮有提及私營企業的參與。


省政府協調 轉移剩餘產能

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從中國中西部地區經中亞通向歐洲,受惠於這個國策,紛紛打物流業主意,無非又是向中央要資源加强交通設施的基礎建設。這個政策好像跟廣東的關係不大,但不少學者提出可以趁這個機會,將廣東的低檔剩餘產能向中西部轉移,從而達到廣東升級換代的戰略部署,這方面確實需要省政府之間的協調。


一路跟廣東關係更為密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起點是湛江,而今廣東仍然是東南亞華僑聯繫最廣泛的省份,而且口岸數量全國最多,種類最齊全,完全符合一路的有利條件。在廣東加工業佔全省經濟總量比例逐步下降的情况下,這個新國策是否可以刺激廣東加工業出口「起死回生」,不少人寄予厚望。


為私企開路 結合經濟升級

然而,一帶一路的總體規劃,不是政府向一帶一路的國家給予援助的馬歇爾計劃,而是通過大外交,促進沿路沿帶國家跟中國的經濟關係進一步密切起來。這樣的紐帶關係,國企當然可以起到作用,這些財雄勢大的國企,可以去收購礦產資源,投標基建工程,但要促進跟一帶一路國家的關係,光靠國企不行,私企可以發揮的作用更大。


廣東很多製造業已經走出去,包括原來在廣東投資建廠的外企,也有廣東本身的私企,由於各種成本上漲而遷到東南亞國家,這些企業的品牌、融資、物流等等,還是需要以廣東為基地的服務業產品提高效益。


國家應該制定一帶一路國策給私企參與的具體政策,促使經濟升級換代的策略跟一帶一路結合起來。


阮紀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