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不以老大自居樹榜樣 亞投行助華添軟實力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28日 06:35
2015年03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博鰲亞洲論壇一連四天在海南舉行,由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成為各方關注焦點。繼歐洲多國申請加入後,韓國和台北當局近日也表態希望成為亞投行一員。與美國變相控制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重大決策不同,中國未見要求在亞投行享有否決權,並且致力消除其他國家對管治和透明度的疑慮,不僅為亞投行的壯大奠下基礎,更樹立國際互惠合作的好榜樣,有助北京改善國際形象,提升軟實力,反駁近年甚囂塵上的「新殖民主義」指控。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主題為「亞洲的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亞投行的成立,正好與這主題互相呼應。由於下周二(3月31日)是亞投行接受新意向創始成員的截止申請之日,為此多國及地區近日都趕搭尾班車。韓國政府周四晚宣布加入亞投行,澳洲據報也準備趁博鰲論壇的機會宣布加入。台灣官員昨表示有意加入,外界估計前副總統蕭萬長,可能於今天博鰲論壇向習近平作出說明。


紓減鄰國對華憂慮

反駁新殖民主義觀

截至目前為止,已有至少36個國家及地區表示希望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對北京來說,這無疑是亞投行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說法,亞投行所以能夠獲得這麼多國家及地區參與,一大原因是中國過去數星期不斷向美國在歐洲的盟友游說,主動提議不會在亞投行賦予自己否決權,不會仿效美國在世銀及IMF的一票獨大權力。對此,負責籌建亞投行事務的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稱,亞投行只會按亞洲「域內」和「域外」劃分成員,隨着成員數目增加,每個成員的股份比例自然會被攤薄,所謂中方尋求或放棄亞投行的否決權是「不成立的命題」。中國沒有想過要擁有否決權,當然也就談不上「尋求」又或「放棄」了。


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日前表明,中國雖然會是亞投行的第一大股東,但「不會以老大自居」,會「盡量以達成一致的方式決策,而不是靠投票權決定」。隨着更多國家參與,中國將單方面攤薄自己的股份。中方這種立場態度,不僅將美國比下去,更可為未來國際合作樹立良好榜樣。根據世銀和IMF規則,所有重大決策在投票時都要獲得85%的支持,由於美國在兩機構都擁有約17%的投票權,故此實際握有世銀和IMF重大決策的否決權。中國在亞投行不搞「否決權」這一套,有效反擊美、日官員對中國企圖利用亞投行「擴張勢力」,而非滿足區內發展中國家需要的質疑。


亞投行的成立,除了為中國政府將龐大儲備資金投放海外、推動區內基建發展從而實現互惠共贏提供了經濟機遇,同時也為北京提升軟實力提供上佳機會。近年來,西方經常指控中國的對外投資在政治上「別有居心」,甚或指摘中國假投資開發之名進行「新殖民主義」、「掠奪經濟資源」。越南經濟學家黎登營早前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很多越南人對來自中國的投資有疑慮,北京推動亞投行這一多邊國際金融機構的成立,高明之處正是成功紓減區內其他國家對借助中國資金發展基建所存的擔憂,反觀美國卻仍然未有擺脫舊思維。就連《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也承認,亞投行成立,不僅有助北京提升國際形象,更令反對亞投行的美國政府,在越南等亞洲發展中國家心目中的形像大打折扣。


妥善處理台灣加入

兩岸三地實現共贏

為了消除美國和其他國家對於亞投行的戒心,中國政府作出精心部署,除了積極邀請西方國家加入,給西方企業提供參與新基建項目的機會,中方還特意起用曾任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的中國官員金立群負責籌建亞投行,由他在華盛頓積極招募退休世銀官員,幫助中國解決治理問題,並在西方國家中建立亞投行的信用。然而亞投行若要茁壯成長,仍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無論是最終的股權(投票權)分配,還是高層人士安排等細節,都必須妥善協商。韓國政府昨天指出,雖然亞投行的股權分配以各成員國經濟力量為基礎,但具體標準仍待商討,韓方會全力參與制訂,以保障本國利益。日本傳媒之前也質疑,若以國民生產總值比例作為股權分配指標,即使中國沒有否決權,其發言權也將是壓倒性的。北京宜慎重行事,免招話柄,以防前功盡廢。


此外,北京也需小心處理台灣希望加入的問題。亞投行的成立,無論對香港和台灣都是一個經濟機遇,而對北京來說,台灣的加入,有利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台灣多名官員昨天強調,台灣加入亞投行,希望是「有尊嚴有意義」的參與,又稱台北當局不會接受矮化安排。若北京能為台灣加入打開方便之門,對海峽兩岸都是一件美事。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