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到新春日期等因素影響(今年農曆新年在2月),香港零售業在今年1月表現是2003年SARS以來最差,貨值按年錄得14.6%的跌幅,遠差於市場預期跌6.1%,除了汽車及零件、電器及家具3項之外,其餘類別統統倒退。即使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跌幅也不足13%。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警告,若情况持續惡化,香港零售業將面臨「裁員潮」及「倒閉潮」。
奢侈品重災 耐用消費品跌44%
其中奢侈品類別為重災區,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大跌21.4%,服裝則跌12.8%,超市及百貨公司各跌13.1%及11.3%。涵蓋iPhone等智能手機的雜項耐用消費品類別,一反去年下半年一路逆市猛增的趨勢,1月狂跌44.1%(見圖)。
政府解釋,跌幅與今年及去年農曆新年月份不同有關,同比數字會有波動。即使如此,麥瑞琼稱目前觀察到本港2月零售情况亦不容樂觀,協會調查本港52個連鎖店公司於農曆新年期間零售表現,發現多數商家銷情與去年農曆新年相比,多錄得跌幅或持平。其中化妝品、藥品、珠寶、鐘表及電器為重災區,均錄得雙位數下跌,時尚產品亦有單位數跌幅,超市則與去年相若。
新春9天內地客少3.2%
麥瑞琼說,為排除新年季節影響,業內慣常做法是將1月及2月銷貨價值合併作同期比較。她說,去年這一數字較2013年僅有6.7%的增幅,基數實屬不高,今年若要達到去年同期水平(零增長),2月銷貨價值需按年增19.7%,而要達到5%增長目標,2月銷貨價值則要按年增31.5%,料機會十分「渺茫」。
同時,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新春前後9天,內地客來港人數按年減3.2%,在1月的升幅亦已降至3.3%。過去一年內,儘管內地遊客消費力減弱,但入境人數仍可維持雙位數增長。麥瑞琼指香港四成零售額來自內地遊客,1月人數增長放緩對零售影響立竿見影。
針對近期元朗反水貨客運動,麥瑞琼稱業界表示很「遺憾」,強調水貨不等同非法,若居民持續不歡迎遊客來港,會令香港商譽受損,不僅內地遊客,外國遊客來港亦會受影響。她指行動當日元朗商戶普遍反映損失三至五成生意,認為示威者表達訴求時亦要「考慮他人生計」。
麥瑞琼稱看不到利好因素
至於今年零售市道,麥瑞琼稱「開始覺得悲觀」,認為疲弱的僵局仍會持續,暫時未見到任何利好因素。她警告,若之後市道持續低迷,恐怕香港會出現大規模「倒閉潮」及「裁員潮」,並表示目前已經觀察到不少旺舖租約到期後未有商家立即承租。麥瑞琼稱3、4、5月為傳統零售淡季,憑自己經驗,店舖通常會「捱過」農曆新年清完貨後便再關閉。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