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街知巷聞﹕荃灣這商場還容得下性格店東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13日 21:35
2014年04月13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數數手指,荃灣可說是「商場之城」﹕近年區內的新商場愈建愈多,如愉景新城、荃新天地、如心廣場;九十年代落成、近年大翻新的悅來坊、綠楊坊、灣景廣場和荃灣廣場,以及區內始祖級商場南豐中心、千色店等。


大型商場以外,區內還有不少建於八十年代的小型私人屋苑,屋苑樓下總有一個「商場」或「購物中心」,如今期所說的荃豐中心一系列的小型商場。


偶然經過荃灣的荃豐中心才發現裏面別有洞天﹕這裏原來是由5幢住宅(荃豐、華都、荃昌中心(昌寧、昌安)和豪輝花園)相連的「連鎖商場」。


中學時代回憶

「荃葵青通」梁小姐(鍊姐),之前當飲食雜誌記者。她寫的飲食專題報道,總會在中環灣仔銅鑼灣尖沙嘴以外,提及一些荃葵青之友才會懂得的「社區飯堂」或小店。她家住葵涌,與她的弟弟「興哥」跟我,結伴遊逛荃豐中心這一列商場——這是他們中學時代放學後流連的地方,「以前逢星期五放學後都會來,附近幾間中學的學生都分別會到葵芳或荃灣。因為當時有八佰伴,而我又不喜歡葵涌廣場的更雜亂,所以常常會來荃豐買文具、買禮物給同學」。鍊姐說,當時還有漫畫店,最記得是賣掉了一套《亂馬1/2》漫畫,至於她的弟弟阿興則會來買電腦用品和青春期必備的一套「核突西裝」。後來發現攝記阿源也是葵涌居民,他也印證了這幾個商場是九十年代荃葵青一帶的中學生天堂﹕「讀書時好興翻版碟嗰陣(記者﹕即係九十年代初啦),也經常來逛荃豐中心地下的電腦商場。」


荃豐中心裏面不少食肆都以「半開放式」經營﹕摺枱放在通道上,而走廊通道好像永遠有一雲團,結集了不同食肆的油煙,歷久不散。加上店舖的位置也沒有清晰的分門別類——電腦舖之間會有一間賣魚蛋的;琴行對面是性商店;家品店與補習社之間會是一間食肆……走在這裏總有種混雜感。而這種特色,原來是因為商場的商舖多由「小業主」把持,而非由大地產商所管理和擁有,所以特色店小暫時仍能有着免於地產霸權的自由。


免於霸權的自由

混雜歸混雜,但在這裏還能找到價錢相宜,款式紛陳的生活所需﹕食肆或小食、醫務所、髮型屋、時裝店、琴行、補習社、電腦電子配件與零件、玩具飾物、風水命理、性用品等等商舖,又或是獨沽一味只賣雨遮、女裝襪的小店。這裏的商舖「迷你」,大多不過一百呎,於是店主都用盡每一吋空間,陳列出只此一家的畫面,只看不買也有趣。


小店容身之所

問荃灣珠海學院建築學系主任朱海山,為何荃灣仍保存着這種特色商場?他說這些由天橋連接的「幾進式」的商場,仍容得下小店經營是有趣的現象,「住宅樓下有商場並不罕見。但荃豐中心這些商場仍有一些賣公仔、賣文具、賣襪的小店,與葵涌廣場商舖人流密集的情形相似。這些商場與對面的較高檔的『綠楊坊』由連鎖店連駐、舖位較大、管理嚴謹恰好成了對比」。


榮光 硬遮硬老闆

無論是鍊姐或其他舖頭的人都叫我﹕「一定要問坐舖頭門口修理雨遮的那位阿伯,因為有荃豐中心便有他」,他們說完都不忘補充一句﹕「但要視乎佢心情好唔好啦。」


經過荃豐中心,不難留意到榮光這店——這裏從前是玩具精品店,舖頭裏面放了很多飾物﹕米奇老鼠鬧鐘、加菲貓公仔,還有日本Sanrio系列卡通人物的杯、餐具、手帕等。這裏也是中學時代經常光顧的店舖,「但逛耐少少老闆會問我睇夠未」。現在老闆李生將舖頭移到舖外經營,外面放滿一箱箱雨傘,伸縮或直立的,有不同顏色、款式及價錢。他則坐在門口替人修理雨傘。修遮費由十元至四十元,也見過需要大換幾條鐵骨的雨傘,收七十。買一把亦不過四五十元,為何還有人執著要修理它?「環保吖嘛!」他說完便加以「咁都要問?」的眼神回應我。


訪問當天突然下了一場大雨,不少人走來把剛被大風摧殘的摺傘遞給他,令我見識了他如何「服侍客仔」。


為遮骨多縫幾口線

有客人邊揀遮邊問﹕「哪一款遮不容易吹爛?」他答︰「所有遮大風都會吹爛。」恍如當頭棒喝的佛偈。然後他才解釋﹕「我講到啲遮幾靚都無用,啲客其實自己識得睇。」後來又有客人隨手揀起一把貌似六七十元的摺遮問價錢,他說﹕「八十八。」客人走了,我問怎麼這樣貴?他打開摺遮讓我看,「你見唔見到呢啲線。我得閒過頭,想嘥時間,所以縫了幾口線……」他替每條摺遮的骨頭都多縫幾口線,令雨遮不易吹反。還揀選了跟雨傘同色的線,加上手工與時間。我說,你何不告訴人?人哋似為你呃人賣貴遮。他說﹕「我無所謂。啲客眼光好過我啦。」


李生是荃豐中心開幕後首批進駐的店主,「初初商場好靜,直至隔離華都(中心)開,有天橋連着,這裏便開始多人行。不過這裏多人行,但唔多買嘢。」他形容舖前人來人往的通道,其實是一條街。


他的修遮技藝是自學的,「有次幫個婆婆整遮整了六個鐘,之後便開始整遮,整咗十幾年」。小商店這種交易方式,不容易以資本主義社會運作的邏輯去理解。還好商場裏還容得下有性格的老闆。


Phoebe House 愛玩具愛到開舖

鍊姐帶跟我行過另一玩具Phoebe House,「舖頭唔係day one就喺度,但你睇吓啲玩具放到上天花板!入面有好多好嘢」。


不足一百呎的舖頭,門外兩個飾櫃,門內就是鋪天蓋地的日本、美國的人偶玩具、Sanrio飾物及懷舊玩具,「的的骰骰」,按系列整齊的放在一起。店主阿Ming自1997年開始在這裏經營,不時專程飛去日本「捐窿捐罅」入貨。他賣的卡通系列,都是九十年代中學生的喜好,「好多都係三四十歲、有經濟能力的熟客,來買個回憶」。也有客人搭他去搜尋心頭好,「有人搭我找一個日本版唐老鴨玩具,十年後我終於給他找到。不過有些人走來問價,再跟其他舖頭格價,知道這裏平,又或真的找不到同樣貨品的,我是不會賣給他!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尊重我周圍找貨的心血!」(難怪之後去跟鍊姐會合,她也說﹕「呢個老闆又係一睇便知是性格巨星。」)


「這幾個商場大多數商店都屬於小業主,租金方面有商量,也不會突然加幾倍租,所以適合一些特色小店生存。不過近年也有連鎖化妝品店開始進場,也愈來愈多新開的舖頭開張不久便關門。」阿Ming說,經營小生意,看舖固然困身,收入亦不穩定,但選擇做個小老闆,除了真心喜歡玩具,也不過是追求「可以晏少少起身,唔舒服唔使怕要同老細請病假」的生活。「旺角××特區商場,在那裏租舖要『打卡』!有啲商場要你唔喺舖頭都要開着燈,定時定候開舖收舖,唔准你請假。咁同打工有咩分別?」可是,租金颷升之下,他對經營前景也不樂觀。


百採 織女學習班

荃豐中心二樓人流少,較為「靜局」。樓上都是琴行、補習社、時裝、美髮用品店。星期六下午經過百採毛冷店,不到一百呎的店裏坐着八九位「織女」,正在低頭織織織,織着不同款式、顏色的織物。織着又說笑,說着又吃點東西,吃完又聚精會神不停手的織,相當優雅。她們星期六日下午,有空便自動走過來聚頭,交流編織不同圖案花款的技巧。


跟老闆說現在的毛冷店買少見少,她劈頭第一句便說﹕「總之再加租我就無得做。」她說以前這裏單是這一層舖頭便有三四間毛冷店,現在只剩她一間。鍊姐說起當年中學女生總要交一兩件織物功課,我說不過十年前,坐地鐵巴士不時會見到人在織「溫暖牌」,但現在車廂內總有九成人在低首跟智能手機交流。


Lo Fashion 獨一無二民族服

經過阿Lo的民族風服裝店,總會被那些陳列得密密麻麻、色彩斑駁的民族服裝、手袋、鞋和手飾等吸引。她說在這裏十多年,自己設計衣服,再揀民族布料來製成衣物,所以款色獨一無二。她在同一商場裏搬過三次舖,每次都因為加租,「老一輩的業主通常較有人情味,不會『開天索價』。若物業留給了下一代,他們大多會變賣,又或大幅加租」。她說以前商場內的食肆不如現在般成行成市,但因為租金升幅太大,唯有經營食肆才能頂得住。


咖啡賞館 創業多好

荃豐中心幾個連鎖商場的地舖,人流都給天橋引導上一樓,較為清靜,向西樓角街一面則多集中了地舖食肆。鍊姐的專業推介是荃昌中心(昌安商場)的小炒王「食得喜」和阿興與女朋友經常去的「森美餐廳」,焗物一流,甜品心太軟必食。


後來我走到昌寧商場,發現了一間隱蔽的咖啡賞館Browny Café。店主黃氏夫婦大約十年前相識於一同工作的咖啡店,後來趁三十歲前到澳洲工作旅遊了年多,回來不久便開了這間咖啡店。店內有自家烘焙的咖啡豆和自製蛋糕甜食。我激賞了那款桂花豆腐芝士蛋糕,因為豆腐味突出,他們即說豆腐特別從上環買來的豆腐做的,絕不是超市貨色!逛完幾個人來人往,令人眼花撩亂的商場,發現了一個歇腳之處。當然,這也是因為店子位處角落,租金才維持在創業青年可以接受的水平。


文 蔡琇莹

圖 林俊源、蔡琇莹

編輯 方曉盈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