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唐氏綜合症患者不但身體機能較弱,且較常人早20年老化,35至40歲就開始步入「老年」。上月底,照顧唐氏症少主廿載的老菲傭,疑因照顧不當致少主被繩勒死。另一邊廂,年屆九旬的陳婆婆獨力撫養45歲、步入「老年」的唐氏症兒子志彬,均百病纏身,試過志彬腦癇症發作,又或她自己中風跌倒,兩「老」均無力照料對方。她自2004年替志彬申請資助院舍, 但獲告知最快仍要等到年底。
患者平均壽命增6年
隨着醫療進步,根據國際唐氏綜合症協會,唐氏症患者平均壽命由1997年約49歲,延長至現時的55歲,且不乏患者活到60歲甚至70歲。但唐氏症患者早老化,又易出現皮膚病、眼疾、心臟病等,令照顧者負擔甚重。
九旬母獨力養「老年」唐氏兒
自丈夫20年前去世,4名子女不常往來,陪伴陳婆婆的只有患唐氏症的幼子志彬。志彬早年認知能力良好,能自行到庇護工場上班,又懂煲水煮飯,但數年前因意外打破頭骨,且開始老化,現時只懂簡單的自我料理。志彬自小不時腦癇抽搐、又有痛風和皮膚病,近年更出現白內障,家中組合櫃裝滿二人藥物。陳婆婆每天最吃力任務,是牢記志彬的藥物種類和分量、塗藥膏,之後才是自己林林總總的17款藥物。
除了日常護理,志彬曾夜半發燒,她無力護送,只可按自己的平安鐘向中心職員求救。自己患病,則盡量避免入院,亦不敢進安老院,怕兒子無人照顧。雖然志彬常討得陳婆婆笑逐顏開,但說到身體狀况,陳婆婆忍不住垂淚,「最近常頭痛,醫生話可能腦血管閉塞,又話我有腦退化症……」
僅4公院設「唐氏診所」
現時每約700名新生嬰,便有一人患唐氏症,但醫管局並沒備存全港患者人數,香港唐氏綜合症協會則估算全港約有2000至3000名患者。協會於2009年研究100名患者的老齡化現象,家庭照顧者平均年齡高達71歲。協會主席唐許嬋嬌對政府沒備存數字感遺憾,並指唐氏症患者多病,但目前僅4間公院設「唐氏診所」定期跟進患者健康,服務亦只至18歲。她解釋,如非在指定4間公立醫院覆診個案,只好自行去其他專科跟進。由於照顧者怕私家診症貴,故避免求助或求醫,容易延誤治療。不過,明愛醫院近日已開拓成人唐氏症患者診症服務,她期望其他醫院亦可開展這類服務。
明報記者 袁柏恩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回應 (0)